微信經過幾個月的發展已經突破了 6000 萬使用者,這讓 qq 感到了威脅,飛信也對微信展開了圍剿。
qq 作為當時即時通訊領域的霸主,憑藉其多年積累的龐大使用者基礎和強大的技術實力,採取了一系列打壓措施。首先,qq 利用其彈窗廣告的優勢,頻繁向使用者推送 qq 的新功能和優惠活動,試圖吸引使用者的注意力回到 qq 平臺。同時,qq 還對其介面進行了最佳化,增加了更多個性化的功能和表情,以增強使用者的粘性。
在技術方面,qq 加大了對伺服器的投入,提升了訊息傳輸的穩定性和速度,確保在這一關鍵效能上始終領先微信。此外,qq 還利用其在社交領域的影響力,與眾多熱門遊戲和應用達成獨家合作,使用者只有透過 qq 賬號才能登入和享受這些服務,以此限制微信在相關領域的發展。
飛信則依靠其背後中國移動的強大資源,展開了更為直接的圍剿行動。飛信利用其與手機運營商的緊密關係,推出了一系列針對微信的優惠套餐。例如,使用者使用飛信傳送訊息可以享受更多的簡訊免費條數,而微信則需要消耗使用者的流量。這對於那些對流量使用較為敏感的使用者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同時,飛信還與各大手機廠商達成合作,在新手機出廠時預裝飛信應用,並將其設定為預設的即時通訊工具。這使得許多新使用者在拿到手機時,首先接觸到的就是飛信,增加了飛信的使用者獲取渠道。
此外,飛信還在宣傳推廣上投入大量資金,在電視、報紙、網路等各種媒體上投放廣告,強調其與中國移動的緊密結合以及在通訊費用上的優勢。並且,飛信透過降低其企業服務的收費標準,吸引了大量企業使用者,試圖從商務應用領域打壓微信。
面對 qq 和飛信的雙重壓力,張曉晨深知在技術上和使用者基礎上直接與 qq 競爭難以迅速取得優勢,因此他決定採取另闢蹊徑的策略。
他首先深入研究了年輕使用者的喜好和需求,發現他們對於輕鬆有趣的社互動動有著強烈的渴望。於是,張曉晨給李駿建議,帶領團隊精心打造了一系列有趣的社交小遊戲。比如“跳一跳”,玩家透過控制小人跳躍的距離和節奏來得分,簡單易玩卻充滿挑戰,迅速在年輕使用者群體中傳播開來。還有“成語接龍”“你畫我猜”等遊戲,既具有趣味性又能增進朋友之間的互動和交流。
為了吸引更多使用者參與,張曉晨還設定了豐富的獎勵機制,如遊戲積分可以兌換微信的專屬表情、虛擬禮品,甚至是線下商家的優惠券。這些小遊戲不僅在微信內引發了熱潮,還透過使用者的分享和推薦,吸引了更多新使用者的加入。
同時,張曉晨積極與多家知名品牌展開合作。
比如,與某知名快餐品牌合作,使用者在微信上完成特定的互動任務,就可以獲得該品牌的優惠券,到線下門店消費。這種線上線下的聯合推廣活動,極大地增加了微信的曝光度,吸引了大量使用者的關注和使用。
此外,張曉晨還敏銳地察覺到政府部門對於提升公共服務效率和質量的需求。他積極與政府部門合作,推動微信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比如,與交通部門合作,推出實時公交查詢功能,使用者可以透過微信瞭解公交車的實時位置和到站時間,方便出行規劃。與醫療部門合作,實現線上掛號、繳費和檢視檢查報告等功能,節省患者的時間和精力。
在與政府部門的合作中,張曉晨注重資料安全和使用者隱私保護,建立了嚴格的安全機制和稽核流程。同時,他還組織專門的團隊為政府部門提供技術支援和培訓,確保微信的公共服務功能能夠順利執行。
微信也不斷更新迭代,增加了新的功能。比如推出了“附近的人交友”功能,使用者可以查詢附近同樣開啟此功能的陌生人,為拓展社交圈提供了新的途徑。還新增了“朋友圈”功能,使用者可以在這裡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心情感悟,朋友之間可以點贊、評論互動,進一步增強了使用者之間的交流與聯絡。
透過這些舉措,微信逐漸在市場上站穩腳跟。qq 的彈窗廣告和技術優勢不再能夠輕易影響微信的發展,反而因為微信獨特的功能和良好的使用者體驗,吸引了更多使用者的關注和使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微信的使用者數量持續增長,其在社交領域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張曉晨並沒有滿足於現有的成績,他繼續帶領團隊不斷創新和最佳化微信的功能,為使用者提供更多便捷、有趣、實用的服務。
在社交小遊戲方面,不斷推出新的玩法和挑戰,保持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