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閒話聊完了,接下來咱們也該聊聊正事了。”
女帝袖袍輕甩,坐直了身子,緩緩說道:
“前段時間,東齊來使一事,你們可都知道?
“先有寧吳聯軍十數萬,陳列齊國東南,後有北燕快馬加鞭,南下勢如破竹
“齊帝撐不住了,所以向我大周求援,表示齊國從今往後願意臣服我大周,並獻上北境六座重城作為禮物。
“此事,諸位卿家如何看啊?”
眾臣寡言。
如今齊國之事可謂鬧得沸沸揚揚,東南那邊天天有難民往外逃,他們就算想裝作不知道都不行。
所以對於那邊遣使求援這件事,他們一點也不意外。
但你要問他們怎麼看
這說到底畢竟是他國事宜。
本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原則,還能怎麼看?
當然是買點瓜子花生坐那兒看唄!
而女帝見下方這群人又近乎啞巴似的不開口,也不慣著,沉聲繼續說道:
“朕的意思,是想出手幫齊國一把。
“一來,自從宋青舟那蠢貨敗於北涼之手後,導致北涼罷貢,一度讓我大周在天下各國的面前威望受損,這口氣,朕一直咽不下。
“如今,若有東齊願意如往日北涼一般臣服我大周,豈不是可以明明白白的告訴世人,我大周還是大周,依舊是那個無可撼動的天下霸主?
“二來,也是因為北涼罷貢後,後續我軍戰馬的補充或將跟不上。
“雖然短時間內看不出什麼破綻,但長此以往,肯定會顯出頹勢,所以及時補充軍隊戰力已經成了當務之急。
“若是失去了北涼的馬,能換來東齊的甲,裡外裡琢磨一下,倒也不算虧?
“你們覺得呢?”
“這”
朝臣們紛紛苦笑一聲。
最終,還是有臣子於心不忍,心中輕嘆著站了出來,抱著必死的決心,出言道:
“啟稟陛下,臣倒不是信不過陛下的謀算。
“只是,那東齊素來自詡亂世第三國,齊帝又正值壯年,野心勃大,只怕不會甘心只作我大周的附屬國啊
“依臣看,這齊國要拿出如此重禮臣服我大周是假,緩兵之計才是真!
“只要我大周出兵解圍,來日等寧吳聯軍和燕軍一退,他們必定出爾反爾,將齊矛掉頭,再對準我大周。
“到那時,我大周才是真的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還望陛下三思”
此話一出,頓時引來身後那幫大臣一陣竊竊私語的附和:
“不錯,連一個小小的北涼都不願淪為他國附庸,更何況是東齊呢?怕不真是緩兵之計喲?”
“據我所知,那齊國北境的六座重鎮因為每年出產甲冑眾多,其中不單單是用於武裝齊軍自己,甚至還有很多都是銷往國外的!”
“對啊,這麼一算,這北境六城中,得摻雜多少利潤?就算齊帝肯放手,底下那幫大臣哪裡捨得真將這麼塊兒肥肉拱手相讓啊?”
“萬一他們事後反悔,我們上哪兒說理去?難不成跟大寧那幫人再談談,再合力打一次齊國?不現實啊!”
“還是得從長計議,從長計議。”
“”
此消彼長的聲音不斷響起。
女帝自然能聽到他們當中大多數人都是持有的反對態度,但也沒說什麼,只是扭頭看了站在身邊的李秀衣一眼。
李秀衣頓時心領神會。
默默的從一側階下退走,待取回一封“聖旨”後,這才又趕了回來,站在階上高聲道:
“諸位大人,肅靜!”
朝堂下的聲音漸漸小了下來。
大臣們紛紛將目光轉移到了面前白衣的身上。
只見李秀衣將手中“聖旨”對著眾人開啟,聲音清晰,緩緩說道:
“諸位大人先前的顧慮,陛下早已想到。
“故,早在開朝會之前,便已經先讓本官與那東齊使臣簽訂了合盟條約。
“條約上已經表明,自我大周發兵之日起,北境六座重城便將歸屬我大周所有,並且上面還有齊帝親自加蓋的璽印。
“大人們若是不信,儘可以親自查驗”
說著,李秀衣便將手中合約重新合起,拿到階下,傳給了眾人。
朝臣們輪流看過後。
有的不自覺地點了點頭,放下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