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世嬿有些好笑的看著他:
“你親自來就親自來唄。
“反正這次領兵的是那位明先生,他不向來都是你的心腹嗎?”
路蒼瀾苦笑一聲:
“正是因為是心腹,所以才更加難以取捨啊。
“你說,當初人家不遠千里的帶人來投奔我,此次滅國戰立了大功,又很是懂事兒的把這個明面上的功勞讓出來。
“那於情於理,我是不是得有點表示?
“私底下的封賞能往高了給,肯定就得往高了給啊,對吧?
“可問題就在於,這次滅國戰僅僅只是一個開頭。
“沒了西魏,還有東齊,北涼,南吳,西周,大寧,川府......
“若是這開頭的調一下子起的太高,那後面這戲怎麼唱?
“總不可能滅一地就往上加一層吧?
“那加加加,加到最後封無可封的結局是什麼?”
捫心自問。
路蒼瀾肯定是不想與這幫跟著他搭夥十幾年的兄弟,走到最後那種彼此對立的局面的。
然而歷史規律便是如此。
任誰也無法改變!
即便是他。
即便是那個無所不能的岐王。
若不想最後落得個悲慘結局收尾,那就只能從此刻起,儘可能的著手把功勞往下壓。
只是,若貿然動手,真的很容易出問題。
為什麼?
因為大多時候人們都不會想到那更深一層的原因。
他們只會看到明面上,是你在主動彈壓功臣!
這才是最要命的!
長此以往,可是很容易在內部產生激化矛盾的。
雖然津海王死了。
但誰又能保證這朝堂之上不會再出現第二個津海王呢?
到時候有心人加以利用,稍稍引導......
嘭!
恭喜,又一顆雷炸了。
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路蒼瀾才會感到如此頭疼。
將功勞賞賜定的太低不合適。
可若是一下子給的太高,又於後續滅國戰不利。
因為即便到時你不用明陵,可開了這麼一個先例在。
後續作為對比,總不可能再低於這個賞賜標準吧?
否則難免被人說厚此薄彼......
哪怕是持平,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不行的。
岐國雖不缺將才,但以如今這亂世的局面,就是再多的將才也早晚都有用完的那一天!
到時候還是避免不了要重複徵用的。
那麼接下來,就又會回到那個最初的問題。
將才再次立功了,封無可封怎麼辦?
無解!
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