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時間飛逝。
明明是個如往常一樣的年關,但不知為何,今年卻是生生讓許多人都沒過好。
而這其中......就包括了那縮在南邊的東齊皇帝,齊帝!
曾幾何時,作為稱霸亂世的堂堂第三國,東齊無疑有著『寧周不出,誰與爭鋒』的自信。
可如今,隨著大寧重新入主中原,大周縮回西隅,淪為西周。
竟連帶著他們這個所謂的第三國,都開始日漸勢頹,逐漸退出了大國的行列......
雖說這兩者間看似並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絡。
但齊帝卻是深知。
之所以能出現這樣的變故格局,一切還都要拜北邊那個同樣是岐國的存在所賜!
不,準確來說,應該是那岐國的王......
岐王!
可以說,東齊能有今日的慘狀,全都是因為這個男人!
但素來睚眥必報的齊帝卻對此偏偏生不出任何報復之心。
因為他太知道這個男人的恐怖了。
從以前在大周的時候,他就是令天下各國都聞風喪膽的存在。
即便是後來到了諸國最末,天下皆卑之的北燕。
在他手裡,竟也能搖身一變,成為能夠吞併他國,逐漸與天下霸主大寧相抗衡的地步。
可以說,這是一個以絕對實力,橫壓了一個時代的巔峰!
這樣的人物,任誰看了,只怕都會覺得如山在前,喘不過氣吧?
齊帝也不例外。
所以,面對岐王的『暴行』,他罕見的選擇了息事寧人,委曲求全。
而本以為自己的寬容就算得不到同為岐國之主的岐王體諒,但至少他也該試著敬自己三分,與自己和平相處吧?
可偏偏巧不巧,就在前不久,他們收到了西魏滅亡的訊息......
那與東齊一樣,同樣緊挨著岐國邊境的西魏竟然亡了??
老魏帝受到驚嚇暴斃在床,年輕太子投降之後卻又離奇死在府中,河東之地盡數淪為岐國疆土。
那下一個,該是誰了?
齊帝不是傻子。
早在得知西魏滅亡訊息的那一刻,一股前所未有的危機感便強烈湧上他的心頭。
他知道,西魏是第一個,但卻絕不會是最後一個!
如今殘破的東齊或許將會成為他們下一個目標。
尤其是,當他們遠在燕水的探子發來密信,說才安分不久的大軍竟然再次傳來異動,大有厲兵秣馬,隨時出征的意思。
那大軍是奔誰來的?
總不可能是大寧吧......
答案昭然若揭。
所以,不想坐以待斃的東齊同樣早在年前就開始準備了起來。
只是,這份準備在現在看來,似乎還遠達不到預期啊......
朝堂之上。
齊帝目光掃視著下方,沉聲問道:
“如今,我齊國境內,可戰之兵還有多少?”
眾臣你看我,我看你,皆面色猶豫。
最終,還是樞密院的潘副使站了出來,遲疑道:
“回陛下,算上南境用於防備南吳的兵馬以及近些時日來訓練的新兵。
“總計可調動的,大約還有十三萬之眾。”
“才十三萬人?”
齊帝不由得皺起眉來,顯然對這個數字感到不滿:
“光朕知道的,那青衣毒士伐魏時就領了十萬兵馬在側。
“如今西魏被滅,軍隊又悉數劃歸岐國所有,他們所能掏出來的兵力絕不會是一個小數。
“這十三萬兵馬,頂破天也就堪堪與岐國相仿。
“而沒有成倍兵馬,我們如何能擋得住岐王?”
不怪齊帝如此著急。
因為他深知,有成倍兵馬,或許不一定能擋住岐王,但沒有成倍兵馬,那是一定擋不住岐王的!
打仗,絕大多數時候打的都是雙方兵力的差距。
就連岐王自己也不例外。
眼下沒有足夠多的兵馬就意味著沒有足夠的底氣。
而沒有足夠的底氣就意味著他未來的結局很有可能已經註定......
畢竟,那西魏活生生的例子就擺在眼前。
臣子可活,人主不可活。
可問題是,無論是募兵還是練兵,那都不是一朝一夕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