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太祖皇帝要成嚴紹庭祖宗了?(1 / 3)

第261章嚴紹庭:不信你們問張知府

太祖皇帝能有錯嗎?

那自然是不能的。

就算是當今陛下有錯,太祖皇帝也絕對不會有錯。

畢竟就算是言官們偶爾也會對著當今陛下罵上一兩句,皇帝你做錯了。

只要不是太嚴重的。

老道長連理都不會理。

可你要是說太祖皇帝有錯。

就等著三族感謝你吧。

面對嚴紹庭和皇帝的質問。

潘恩眼中閃過一道不安,隨後當即躬身道:“陛下,是臣算錯了。”

天大地大,太祖最大。

千錯萬錯,錯在自己。

潘恩認錯的速度很快,態度也很誠懇。

嚴紹庭則當即說道:“既然潘尚書也已經清楚,是自己算錯了。那麼太祖高皇帝時的乙巳改科,清查出的徽州府應交夏稅生絲八千七百八十匹,折算麥子兩萬零四百八十石,而歙縣當時則是虧欠夏麥九千七百石石,餘下的一萬零七百八十石,是不是就該由徽州府其餘五縣分攤了?”

用太祖諭令,將嚴訥想要從事實層面,解決掉這一次提出徽州府人丁絲絹稅課的帥嘉謨給抹除掉的問題之後。

嚴紹庭依舊是用太祖高皇帝來說話,逼著潘恩承認自己算錯了。

他算錯了。

那自己算的自然就是對的。

潘恩滿臉緊繃著,臉色陰沉。

見其不說話。

嚴紹庭也不過是淡淡一笑,而後轉身拱手看向老道長。

“陛下,既然現在已經一切水落石出,徽州府這筆人丁絲絹稅課也已經弄清楚究竟是何原因。”

“臣奏請,將這筆稅課本不該由歙縣承擔的稅額,分攤於徽州府五縣。”

“或以《大明會典》之則,五縣按照人丁分攤。或以《徽州府志》為依照,按照五縣田畝之數分攤。”

在辯論過嚴訥和潘恩之後,嚴紹庭沉聲開口。

他不光是解釋清楚了人丁絲絹這筆賬到底是怎麼回事,而且還貼心的提出瞭解決的辦法。

要麼五縣清丈田畝,以田畝數來分攤,要麼就按照人丁數目來分攤。

但不論用哪一個辦法。

清丈田畝之際,自然也可以順勢清查徽州府六縣人丁之數。

反之,則亦然。

就在殿內一陣沉默,袁煒與吏部尚書郭樸眼神交流,準備站出來呼應嚴紹庭的時候。

卻有一道聲音發出。

“嚴侍讀言及《大明會典》,本官剛好近來也翻閱過。”

眾人紛紛回首。

只見光祿寺卿張守直已經站了出來。

光祿寺的人,怎麼也參與進來這件事了?

眾人一陣疑惑。

嚴紹庭亦是看向對方,腦海中則是迅速的回憶著如今這位光祿寺卿的背景。

張守直。

嘉靖十六年的舉人,嘉靖二十二年的進士,初任便是浙江道嘉定縣知縣。

這人還是前元右丞相忙古歹的第九世孫。

又是嘉靖二十二年的進士。

更是從前元就傳承下來的大戶人家。

嚴紹庭微微眯眼。

而張守直已經開口道:“陛下,臣閱《大明會典》查得,太祖高皇帝乙巳改科,行中書省除了查證歙縣虧欠夏麥九千七百石之外。”

“在其歙縣轄下,有登瀛鄉、明德鄉,也被重新清查出一部分過去拋荒的桑園田地。並抄沒程輝祥、葉忠兩人及其家族門戶所佔的大批田地。”

“乙巳改科,歙縣虧欠夏麥九千七百石確實無誤,但加之拋荒桑園田地、抄沒田地,三項並列一處,歙縣新增稅賦折算生絲一共就是一萬零九百七十四斤三兩。”

說完之後。

這位光祿寺卿張守直,便面帶笑容的看向嚴紹庭。

“嚴侍讀,這一萬零九百七十四斤三兩的生絲,又該折算成多少匹絹,想來侍讀該是能算明白的。”

方才嚴紹庭說刑部尚書潘恩不會算術,該去昌平書院進修一回。

現在這個張守直便立馬就反擊了過來。

但也不等嚴紹庭開口。

張守直便開口道:“二十四兩生絲,折絹一匹。一萬零九百七十四斤三兩生絲,可折絹八千七百七十九匹。與乙巳改科,朝廷規定歙縣補齊夏稅生絲的八千七百八十匹,基本一致,可見這筆賬就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