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亮平在科研所那迷宮般的環境裡繼續著他的調查,四周是白色的牆壁和一扇扇緊閉的房門,燈光冷冷地灑在地面上,彷彿也在審視著這一切。
他的腳步沉穩而有節奏,每一步都帶著對真相的執著追求。
隨著調查的深入,一些看似零散的線索開始在他的腦海中逐漸交織起來,隱隱指向了那個神秘的鋰離子聚合物電池專案。
他就像一個在黑暗中摸索的尋寶者,憑藉著敏銳的直覺,感覺到自己離真相越來越近了。
這一天,侯亮平在一間狹小但擺滿了資料的辦公室裡,與一位資深的科研人員相對而坐。
這位科研人員眼神中透著科學家特有的專注和謹慎,他看著侯亮平,緩緩開口。
“侯局長,我們這個鋰離子聚合物電池專案,真的是一項具有跨時代意義的研究。”
科研人員的聲音裡帶著一絲自豪。
侯亮平微微前傾身體,目光緊緊鎖住對方:“哦?你詳細說說,它到底獨特在哪裡?”
科研人員深吸一口氣,開始講述:“首先,它的能量密度極高。您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對於電動汽車來說,更高的能量密度就意味著更長的續航里程。我們經過多次實驗,這種電池的能量密度比目前市場上主流的鋰離子電池提高了近一倍。”
侯亮平心中一驚,他深知這一資料的驚人之處。
如果真如這位科研人員所說,那這種電池一旦投入市場,將徹底改變電動汽車行業的格局。
科研人員繼續說道:“而且,它的安全效能非常好。傳統鋰離子電池在一些極端情況下,比如高溫、碰撞等,容易出現起火、爆炸等危險情況。但我們的鋰離子聚合物電池採用了特殊的聚合物電解質,這種電解質不僅能提高電池的效能,還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這些安全隱患。即使在高溫環境下,電池也能保持穩定,不會出現熱失控的現象。”
侯亮平不禁聯想到那些因電池起火事故而引發的災難,心中對這個專案的價值有了新的認識。他問道:“那你們是怎麼做到這些的?這種技術難度應該非常大吧?”
科研人員點頭道:“沒錯,這背後是整個團隊多年的心血。我們在材料選擇、工藝設計等方面都進行了無數次的嘗試和改進。從電池的正負極材料到電解質的合成,每一個環節都經過了精心打磨。”
侯亮平陷入了沉思,他開始重新審視孫連城和他所領導的這個科研專案。
之前自己對孫連城的懷疑,是不是太草率了?這個一心撲在科研上的人,真的會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嗎?
還是說,自己被一些表象和片面的資訊誤導了?
他走出辦公室,沿著走廊緩緩前行,走廊的窗戶透進幾縷陽光,塵埃在光線中飛舞。
他看著那些忙碌的科研人員,他們的眼神裡只有對科研的熱愛和專注,沒有絲毫的慌亂和心虛。
侯亮平又回想起之前調查中發現的一些疑點,比如電力消耗異常等問題。
現在看來,也許這些異常都可以用這個高耗能的先進電池研發專案來解釋。
畢竟,要實現這樣的技術突破,需要大量的實驗和高階裝置的支援,電力消耗大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他決定再次梳理一遍所有的線索,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他要以更加客觀、全面的視角來看待這個專案,而不是僅憑最初的懷疑就盲目下結論。
此時的侯亮平,心中對真相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他彷彿看到了一個偉大的科研成果在重重迷霧後若隱若現,而他要做的,就是撥開這最後一層迷霧,還這個專案一個公正的評價。
科研所外,天空湛藍如洗,幾朵白雲悠悠地飄浮著,似乎在預示著這場風波即將迎來轉機,真相的曙光即將穿透陰霾,照亮一切。
科研所內,氣氛緊張而又充滿期待。
孫連城和他的科研團隊在經過深思熟慮和精心準備後,決定邁出這關鍵的一步——公開鋰離子聚合物電池的初步資訊。
他們深知,這是化解當前危機、消除各方誤解的重要舉措。
會議室被臨時改造成了一個小型的內部釋出會現場。
桌椅擺放得整整齊齊,燈光被除錯到最適宜的亮度,柔和地灑在講臺上和每一個座位前。
前方的大螢幕閃爍了幾下後亮起,準備展示即將公開的資料。
會議室的角落裡,擺放著幾個展示架,上面陳列著鋰離子聚合物電池的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