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會議室那充滿科技氛圍的環境裡,燈光如同聚焦在舞臺上的聚光燈,全部打在孫連城和他手中的鋰離子聚合物電池樣本上。
鄧子明教授微微皺眉,眼中閃爍著求知的慾望,他率先舉起了手,得到孫連城的示意後,站起身來。
“孫所長,我對這個電池的技術原理非常感興趣。”
鄧子明教授推了推眼鏡,目光緊緊盯著孫連城,“從你展示的資料來看,這種鋰離子聚合物電池的離子傳輸機制應該有很大的創新,你能詳細說說聚合物電解質是如何實現更高效的離子傳導的嗎?”
他的聲音沉穩有力,每一個字都透露著專業的嚴謹。
孫連城微笑著點點頭,他操作著電腦,大螢幕上出現了聚合物電解質的微觀結構示意圖。
“鄧教授問得好。我們在聚合物電解質中設計了一種特殊的分子結構,這種結構能夠形成連續的離子傳導通道。”
他用鐳射筆指著螢幕上的影象解釋道,“就像是在雜亂的森林中開闢出了一條整齊的道路,鋰離子可以沿著這些通道快速而穩定地移動,大大提高了離子傳導效率。”
鄧子明教授一邊聽一邊點頭,他的腦海中已經在思考這種離子傳導機制在其他領域的應用可能性。
“這太精妙了!這種設計如果應用在系統開發領域,特別是一些對能源供應要求高且空間有限的複雜系統中,將會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他興奮地說道,眼中閃著光芒,彷彿已經看到了這種電池在未來系統中的應用場景,“比如航空航天中的一些小型化裝置,或者是深海探測的儀器,它們的效能將會得到質的提升。”
他的話引起了臺下其他教授們的一陣低聲討論,大家都被這個前景所吸引。
王天來教授緊接著也站了起來,他身材高大,聲音洪亮:“孫所長,我注意到電池的高能量密度和高穩定性。從材料學的角度來看,電極材料和聚合物電解質之間的介面相容性是個關鍵問題,你們是怎麼解決的呢?”
孫連城對這個問題早有準備,他調出了電極材料和電解質介面的微觀分析影象。
“王教授,這是我們的一個重要突破點。我們採用了一種特殊的表面處理技術,對電極材料進行改性,使其與聚合物電解質之間形成了一種緊密且穩定的介面。”
他詳細地講解著,手上的動作配合著話語,“這種介面就像是兩個齒輪,完美地咬合在一起,不僅減少了介面電阻,還增強了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的穩定性。”
王天來教授聽後不禁讚歎:“了不起!這種技術在材料學領域也是前沿水平啊。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在不犧牲電池效能的前提下,進一步最佳化電池的結構和效能,拓展其應用範圍。”
呂守信教授也按捺不住了,他清了清嗓子說道:“孫所長,我是搞醫療應用研究的。從醫療裝置的角度看,這種電池的安全性和小型化優勢非常明顯。我想知道,在生物相容性方面,你們有沒有做過相關的測試?”
孫連城看向呂守信教授:“呂教授,這是我們很重視的一個方面。我們已經進行了初步的生物相容性測試,結果非常樂觀。這種鋰離子聚合物電池在與生物組織接觸的模擬環境中,沒有出現炎症反應或其他不良反應。”
他接著補充道,“而且,我們還在繼續研究如何進一步提高其生物相容性,為醫療裝置領域提供更優質的能源解決方案。”
呂守信教授滿意地點點頭:“這對於醫療裝置來說是個巨大的好訊息。如果這種電池能夠應用在植入式醫療裝置中,比如心臟起搏器等,將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更換電池的痛苦和風險。”
教授們的問題一個接一個,每一個問題都像是在挖掘這座科技寶藏的新維度。
他們對這項黑科技讚歎不已,會議室裡充滿了濃厚的學術氛圍。
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會議桌上,映照出教授們專注的神情和孫連城自信的笑容,彷彿預示著這個偉大的科研成果將在各個領域綻放光芒,改變世界。
而侯亮平在一旁默默地記錄著這一切,他深知這項技術的價值已經遠遠超出了他之前的想象,他對這個科研所的看法也在悄然發生改變。
在會議室熱烈的討論氛圍中,侯亮平靜靜地坐在那裡,手中的筆在筆記本上不時地記錄著,他的眼神中原本的審視和懷疑逐漸被驚歎和敬佩所取代。
他看著臺上的孫連城應對著教授們一個又一個專業而犀利的問題,心中思緒翻湧。
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