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一起,眼神中閃爍著興奮與好奇。
一位頭髮花白的美國專家緊盯著螢幕,眉頭微皺,心中暗自驚歎:“這技術太不可思議了,如果能參與其中,深入研究,那將是我職業生涯的又一高峰。”
他身旁的日本專家也不住點頭,小聲嘀咕道:“這種碳基晶片的設計理念完全顛覆了傳統,我們必須搞清楚其中的奧秘。”
專家們開始對已有的技術細節展開激烈討論。
從晶片的微觀結構到宏觀效能,每一個資料都像是神秘的密碼,等待著他們去破解。
“從公佈的資料來看,他們在碳基材料的處理上肯定有獨特的工藝,能實現如此精準的原子排列,這是提高效能的關鍵。”
一位德國材料學專家分析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對未知技術的渴望,彷彿獵人看到了珍稀的獵物。
“沒錯,還有晶片的架構設計,一定是經過了精心最佳化,才能在運算速度和功耗之間達到如此完美的平衡。”
一位英國電子工程專家附和著,他一邊說著,一邊在筆記本上快速記錄著自己的想法,準備會後進一步研究。
在國內,各大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們也行動起來。
他們透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展開交流,試圖組建聯合團隊,爭取參與到後續的研發中。
在一間高校的會議室裡,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會議桌上,照亮了堆滿資料的桌面。
幾位教授正熱烈討論著,其中一位教授激動地說道:“這是我們國家科技發展的重大機遇,我們不能錯過。我們可以從我們的優勢學科入手,比如在材料表徵和模擬計算方面,為科研所提供支援。”
其他教授紛紛響應,他們深知這個專案的意義,不僅關乎個人的學術成就,更關乎國家科技的未來。
與此同時,國際上的關注也在持續升溫。
各大科技媒體紛紛報道這一專案,標題醒目而震撼:“中國2nm碳基晶片:科技界的新巨頭”“碳基晶片革命:中國引領未來科技?”
這些報道在國際網路上迅速傳播,引發了全球範圍內的熱議。
一些國際科技巨頭公司開始緊張起來。
他們的高層緊急召開會議,討論應對策略。在一家美國科技公司的會議室裡,燈光昏暗,氣氛凝重。
公司總裁面色陰沉地說:“我們不能讓中國在晶片領域就這樣超越我們,必須想辦法參與進去,或者找到應對措施。”
技術總監則無奈地搖頭:“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他們的技術領先太多,我們需要時間來追趕。”
而在一些發展中國家,他們看到了中國在科技領域的突破,也受到了鼓舞。
他們希望能與中國開展科技合作,學習相關技術,提升本國的科技水平。
在這股全球關注的熱潮中,科研所也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合作請求和諮詢資訊。
孫連城看著這些信件和郵件,心中既自豪又謹慎。
他知道,這是對科研所成果的認可,但也不能盲目合作,必須保護好核心技術和國家利益。
科研所外,天空湛藍如洗,幾朵潔白的雲朵像般飄浮著。
科研人員們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偶爾望向天空,心中滿是對未來的期待。
他們知道,自己正在創造歷史,而這個專案將在科技界掀起的波瀾,才剛剛開始。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科技界都在圍繞著2nm碳基晶片專案,展開一場看不見硝煙的科技角逐,而科研所則站在風暴的中心,承載著無數的希望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