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裡的熱度彷彿隨著討論的深入而不斷攀升,陽光從窗戶灑進來,空氣中的塵埃都像是在歡快地跳動。
教授們和孫連城圍坐在一起,眼神中燃燒著對知識和突破的渴望,繼續深入探討2nm碳基晶片這一前沿科技。
鄧子明教授率先發言,他推了推眼鏡,目光如炬:“孫所長,剛剛你提到的電子遷移速度優勢確實令人振奮,但這其中涉及到的材料生長問題可不容小覷。我們都知道,要實現2nm這樣的高精度製程,對碳基材料的純度和晶格結構要求極高,你們在材料生長的工藝控制上有什麼獨特的方法嗎?”
孫連城微微點頭,他知道這是關鍵問題所在:“鄧教授,這正是我們一直在攻克的難題之一。我們目前採用了一種新型的化學氣相沉積技術,透過精確控制反應氣體的流量、溫度和壓力,來實現碳基材料的原子級精準生長。不過,這個過程就像是在走鋼絲,稍有偏差就會影響材料質量。”
王天來教授緊接著說:“那在光刻工藝方面呢?現有的光刻技術在面對2nm這種級別的精度時,誤差是個大問題。你們有沒有考慮過一些新的光刻原理或者輔助技術來提高精度?”
他的聲音沉穩有力,每一個字都砸在重點上。
孫連城皺了皺眉,陷入思考:“我們正在探索一些基於量子光刻的可能性。利用量子隧穿效應,理論上可以突破傳統光刻的精度極限。但目前這還只是理論設想,要實現工業化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這種技術需要全新的裝置和極穩定的環境,成本和技術難度都非常高。”
呂守信教授摸著下巴,緩緩說道:“除了這些,晶片的封裝技術也至關重要。對於2nm碳基晶片這樣高效能的晶片,如何保證其在封裝後能穩定執行,並且有效地散熱和避免電磁干擾,這是需要提前考慮的。”
孫連城回應道:“我們設計了一種多層複合封裝結構,每層材料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比如有的負責散熱,有的負責遮蔽電磁干擾。同時,在封裝過程中,我們引入了微納加工技術,確保晶片與封裝材料的完美結合。”
此時,一位年輕的教授興奮地插話道:“孫所長,我們是否可以考慮從晶片架構層面進行創新?比如採用一些新的拓撲結構或者三維整合技術,來充分發揮碳基晶片的效能優勢,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制程精度帶來的壓力。”
孫連城眼中閃過一絲亮光:“這個想法很有前瞻性!我們其實已經在做一些關於三維整合的模擬研究,透過在垂直方向上堆疊晶片層,可以增加電晶體數量和功能模組,提高晶片的整體效能。但這又涉及到層間通訊和散熱的新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
教授們你一言我一語,討論越來越激烈,各種觀點和想法在會議室裡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陽光在會議室裡緩緩移動,照亮了那些寫滿公式和草圖的白板。
鄧子明教授站起身來,神情激動:“孫連城,我們必須儘快將這些理論轉化為實際成果展示。這不僅能讓科學界看到這個專案的潛力,也能吸引更多的資源和人才投入到研究中來。現在時間就是一切,我們不能讓這樣偉大的技術只停留在理論階段。”
其他教授紛紛點頭贊同,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和迫切。
孫連城感受到了這種熱情和壓力,他深吸一口氣:“我也希望能儘快展示實際成果,但我們必須保證每一步都穩紮穩打。這個專案就像一個精密的儀器,任何一個小的失誤都可能導致前功盡棄。不過,有了各位教授的建議和支援,我相信我們能加快程序。”
會議室內的氣氛如同即將出徵的戰士們的營帳,充滿了鬥志和激情。
大家都知道,他們正在參與的是一項可能改變世界科技格局的偉大事業,每一個問題的探討、每一個方案的提出都像是在為通向未來科技的道路鋪上一塊堅實的磚石。
科研所外,微風輕輕吹過,樹葉沙沙作響,彷彿在為這場偉大的頭腦風暴喝彩,也為即將到來的科技突破而歡呼。
在科研所那看似平靜卻又暗流湧動的環境中,牛石豔和她的團隊像幽靈般潛伏在暗處。
他們藏身於會議室通風口旁的一個狹小空間裡,這裡瀰漫著陳舊的空氣和一絲緊張的氣息。
牛石豔緊緊地握著攝像機,眼睛透過通風口的縫隙,目不轉睛地盯著會議室裡的一舉一動。
她的心跳隨著教授們和孫連城熱烈的討論而微微加速,儘管她聽不清具體的內容,但從那些教授們時而驚訝、時而興奮的表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