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強大功能有了更直觀、深刻的認識。
此時,會議室裡的討論聲愈發熱烈,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探討著異形汽車的可行性和潛在應用場景。
“從技術層面看,雖然難度不小,但我們攻克了鋼鐵戰甲這個難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很多技術都能遷移過來。比如智慧操控方面,我們已經有了成熟的人機互動演算法,稍作最佳化就能適配異形汽車;能量管理上,鋼鐵戰甲的能量聚合與分配技術也能為新車提供借鑑。”
一位經驗豐富的技術骨幹分析道,他的眼神堅定,透著對團隊實力的自信,手中的筆在本子上快速記錄著要點,腦海中已經在梳理技術攻關的思路,試圖為異形汽車的研發找到一條最順暢的路徑。
“材料研發確實是個關鍵挑戰,要實現車身的變形功能,又要保證高強度與輕量化,現有的材料很難滿足要求。我們得投入大量精力,研發全新的合金材料。”
負責材料研究的研究員皺著眉頭說道,他手中拿著一塊常規汽車材料樣本,反覆端詳,眼神中透著思索,深知材料是整個專案的基石,稍有差池,後續研發都會陷入困境,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攻克這個難題。
“應用場景方面,潛力巨大啊!除了日常出行,它在特種作業、救援搶險、軍事領域都有用武之地。想象一下,在地震後的廢墟救援中,異形汽車可以變形為攀爬模式,跨越障礙,快速抵達被困人員身邊;在軍事偵察任務裡,憑藉其獨特外形和隱身功能,神不知鬼不覺地滲透敵方防線。”
一位思維活躍的年輕研究員興奮地說道,他的眼睛亮晶晶的,彷彿已經看到異形汽車在各個關鍵領域大顯身手,為國家、為人類帶來福祉,心中對未來充滿了無限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