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沾滿了中國人民鮮血的日本侵略軍今村中將、巖田少將以下500餘日寇也是在太原戰役中被消滅的。太原戰役是解放戰爭中最為殘酷的戰役之一,是一個典型的陣地攻堅戰。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攻堅戰中,解放軍也傷亡4萬餘人。 取得太原戰役勝利後,楊成武率第20兵團北上,兵臨大同,迫使大同守軍國民黨軍第275師等部1萬餘人宣佈起義。楊成武率部暫駐大同、包頭,準備向寧夏、甘肅方向進軍。不久接到軍委急電,命令第20兵團轉向北平、天津、唐山、秦皇島等地佈防,防止敵人從海上的突然襲擊,保衛北平,保衛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和開國大典的隆重舉行,楊成武還兼任天津警備司令、閱兵副總指揮等職,參與開國大典和開國大典閱兵式的組織工作。1950年7月,第20兵團建制撤銷,楊成武任京津衛戍區副司令員、天津警備區司令員、華北軍區黨委書記。 1951年初,中央軍委根據朝鮮戰場的形勢,決定組建志願軍第20兵團,下轄第12、第15、第60、第67、第68等五個軍,編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序列,任命楊成武為志願軍第20兵團司令員,王近山為副司令員、王蘊瑞任參謀長。楊成武率領的第20兵團準備開赴朝鮮前,毛澤東特意把他找去,與楊成武談率部進朝鮮參戰的任務和注意的問題,提出了朝鮮戰場後一階段“持久作戰和爭取和談達到結束戰爭”的指導方針,還留楊成武吃飯,並三次給楊成武舉杯祝酒,預祝他們勝利完成任務。  
楊成武小傳(4)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兵團開赴朝鮮即碰上了“聯合國軍”大規模的夏、秋季攻勢。1951年8月18日,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以七個師的兵力向漢江以東至東海岸約80公里的陣地發起進攻,同時以1800多架飛機對朝鮮北部的鐵路、公路、橋樑進行狂轟濫炸,妄圖利用空中優勢徹底摧毀中朝人民軍隊的後方供應線。敵軍採取“逐段進攻,逐步推進”的戰法,連續向中朝人民軍隊發動兇猛的進攻。志願軍根據毛澤東關於目前不進行戰役反擊,只進行戰術反擊的指示,發起多次小規模反擊作戰。在“秋季攻勢”開始前,敵軍為了試探我第20兵團的戰鬥力,多次發起小規模進攻。9月12日,美軍第25師一個營,南朝鮮偽軍第2師四個營,又在10多架飛機、60多輛坦克以及強大炮火的掩護下,向駐防芳通裡的第20兵團第200師第599團的正面發起衝擊。志願軍第599團在抗擊敵人的戰鬥中,打得十分頑強,取得了斃傷敵600多人的戰果。9月21日,敵人又在第20兵團的正面陣地進行所謂的“特種混合支隊作戰試驗”,集中動用10多架飛機、70多輛坦克、100餘門大炮,共計三個步兵師的兵力,並使用了先進的電子通訊技術,將制空權和地面的先進技術裝備相結合,將破壞我後方交通運輸線為目標的空中“絞殺戰”與地面“絞殺戰”遙相呼應,呈現出一種具有現代化武器裝備的立體戰爭的雛形。第20兵團的指戰員們面對這個有飛機、大炮和坦克作掩護的“特種混合支隊”的進攻,毫不畏懼,進行了有力的反擊,不僅斃傷敵1000餘人,而且打退了敵人的進攻,守住了陣地。9月29日,美軍兩個師、英聯邦軍三個旅,對我軍開城以東臨津江兩側的二十三公里防禦正面發起進攻,為奪取開城地區創造條件。我志願軍第20兵團在楊成武同志領導下與“聯合國軍”在天德山、夜月山、高旺山、馬良山等地反覆爭奪,戰鬥十分激烈。至10月18日,“聯合國軍”以傷亡萬餘人的代價,僅前進3—4公里,被迫停止進攻。在粉碎美軍的“秋季攻勢”中,第20兵團創造性地使用了馬蹄形坑道,依託這種坑道進行防禦作戰,大大降低了敵軍飛機、大炮的作用,既守住了陣地,又減少了傷亡。第20兵團利用馬蹄形坑道曾在三天時間內斃傷敵萬餘人,創造了朝鮮戰場我軍日殲敵最高紀錄。為了表彰楊成武在朝鮮戰爭中作出的貢獻,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他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受勳時,金日成親自為楊成武佩帶了勳章。 1952年2月,楊成武因病奉命回國,第20兵團司令員的職務由楊勇接任。楊成武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華北軍區司令員,1965年任代總參謀長,以後一直主管邊境作戰,並參予指揮了炮擊金門、中印自衛反擊戰等戰鬥,為保衛祖國的領土完整,哪裡有硝煙,哪裡就有楊成武的身影。 “文化大革命”爆發後,林彪、“四人幫”兩個反革命集團利用毛澤東的錯誤,相互勾結,一手遮天,妄想篡黨奪權,顛覆中國人民的社會主義事業。在那黑白不分的年月,許多歷經北伐戰爭、土地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