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2 / 4)

求回到延安,進中央黨校學習,把在軍事教育實踐中思考的一些問題寫成信送給毛澤東,被毛澤東稱為有見地、很有價值的萬言意見書。整個抗日戰爭期間,郭化若一直在毛澤東身邊,一邊幫助毛澤東處理一些事物,一邊系統地學習馬列原著、哲學、辯證法、軍事理論等,先後有幾篇文章發表,還完成了《軍事辯證法》理論專著,被稱為是“軍隊裡第一個研究毛澤東軍事辯證法的人”。 1937年底,郭化若在中央黨校學習結業後,被毛澤東留在身邊工作,並親自安排他的住處,要他多寫一點文章,向全國宣傳抗日,還說準備組織力量編寫抗日戰爭叢書,由郭化若任編輯,“不擔任任何別的事,專注於戰略問題的研究及編輯部事務,把軍事理論問題弄出個頭緒來”。此後,郭化若跑遍了各大學、圖書館,查詢資料,最後《抗日戰爭叢書》和一系列文章順利出版、發表,成為統一全黨思想,擴大抗日陣線,促進抗戰勝利的一個有力武器。這段時間,郭化若還牽頭成立了延安黃埔同學會,團結國民黨中的黃埔畢業生,擴大統一戰線,這是現在大陸黃埔同學會的前身。 1938年7月12日,黨中央組織部恢復了郭化若的黨籍,背了七年的沉重歷史包袱終於卸下來了。不久,郭化若重操舊業,調到軍委一局任局長。軍委一局是軍委參謀部的作戰局,是管理作戰指揮的業務部門,下設作戰、情報、機要、管理四個科。對一局的工作,毛澤東評價說:“一局的動作還是蠻快的,情況也弄得比較準確,很好。”“一局的文章做得還可以。”這期間,除了準確掌握全國各戰略區的情況、起草各種作戰文電之外,郭化若還按照毛澤東的要求創辦與負責主編《八路軍軍政雜誌》,這是八路軍辦的第一本雜誌,是八路軍總政治部的機關刊物。面對組織體制的不斷變化,郭化若到一局後一是建立必要的制度,二是抓好在職幹部學習,大大提高了參謀工作的質量。他還要機要科儲存好毛澤東起草的文電稿,認為這是寶貴的歷史文獻,應該永久儲存下來才好。 在軍委一局工作期間,郭化若對我國古代兵法進行了系統學習、研究,先後寫了《赤壁之戰及其對民族抗戰的啟示》、《齊燕即墨之戰的初步研究》、《孫子兵法之初步研究》、《孔明兵法之一斑》等有分量的論文。195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郭化若重新編排、翻譯的《新編今譯孫子兵法》。這些論文挖掘、整理、光大了我國古代的寶貴軍事寶藏,為傳播我國古代軍事理論知識,提高我軍指揮員領導作戰能力,促進我國軍事科學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1941年下半年,郭化若奉命離開了軍委一局,又回到了軍事教育工作崗位上,從事軍隊院校的教學工作,直到抗戰結束。他先是出任抗大第三分校校長,後又在軍事教育委員會和軍事學院工作。1944年冬,經他提議,我軍組建炮兵學校,他出任校長。他和同志們一起克服各種困難,使我軍歷史上第一個炮校很快開學了。遺憾的是,由於他疲勞過度,沒等“七大”會議開完,就病倒了。以後他另有任命,就再也沒有能夠回到他一手創辦的炮校工作,連補開的開學典禮也沒能參加。 1946年5月底,國民黨策劃的內戰已迫在眉睫。郭化若6月6日帶著妻兒離開了生活、戰鬥近10年的延安,輾轉幾千裡,於7月初到達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被任命為魯南軍區副司令員兼人民武裝部部長,分管作戰、後勤、民兵等方面的工作。全面內戰爆發後,魯南是山東的前沿,首當其衝,山東戰場尤其是魯南地區在全面粉碎國民黨反動派向解放區進攻作戰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作用。郭化若又回到了戰場上。 內戰爆發前期,郭化若一方面積極協助司令員、政委作好戰前準備工作,一方面根據戰爭需要,抓緊時間訓練民兵,指揮民兵執行作戰任務。郭化若根據領導民兵工作的體會,提出在民兵中開展立功運動,對鼓舞士氣起了重要作用,被稱為是“人民自衛戰爭中的一個創舉”。關於民兵工作的具體經驗,郭化若還上升到理論高度,在文章中進行了總結。 1947年8月,郭化若經渤海區趕赴第6縱隊就任副司令員。沙土集戰役後,陳毅、粟裕率領1、3、4、6、8縱隊向豫皖蘇進軍。郭化若帶領6縱隊先後佔領亳縣、太和、界首、沈丘、臨泉、新蔡、阜陽、項城、穎上、蒙城等縣城,圓滿完成了華野首長交給的任務。隨後,郭化若率部隊到達河南漯河地區,開始進行土改教育、訴苦教育和“三查三整”新式整軍運動,透過在部隊中進行整頓思想、整頓組織、整頓作風,使部隊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提高了戰鬥力,為徹底消滅蔣匪軍奠定了基礎。 1948年8月,郭化若調至第4縱隊任政治委員兼黨委書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