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2 / 4)

中,楊勇始終像一縷春風,給人溫暖和鬥志。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勝利。這不僅是我黨一慣堅持的方針政策,也是楊勇從多年帶兵和做地方工作中總結出來的一條鐵的定律。 在我軍數百名優秀戰將中,楊勇是其中一員,他與楊得志、楊成武將軍合稱“三楊”,深得毛澤東的垂愛,也深得全軍官兵的擁戴。 古人云,勇者無畏也。自古以來,勇將如雲,但以德居之的勇將則廖若晨星。楊勇將軍不僅勇冠三軍,令蔣軍和美軍膽寒,他崇高的德望和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則是他生髮勇氣和膽力的源泉,足令後人欽佩,千古仰頌。&nbsp&nbsp

楊得志小傳(1)

楊得志,1911年1月13日出生於湖南省醴陵縣南陽橋(今屬株洲市)的一個小山村。童年時,家庭人多,父母先後育有十四個子女,因生活貧窮,最後活下來的無幾。家裡一無田、二無地,連住的兩間茅草屋也是別人的。父親和叔父都是窮鐵匠,終日在外奔波謀生,全家的生活來源主要依賴打鐵的少許收入。楊得志只讀過幾天《三字經》、《百家姓》等,自小就開始跟隨父親走街串巷學打鐵。他11歲那年,母親得病去世,家裡的日子更難熬了,他不得不離家到十幾裡外去給人家當放牛娃。14歲那年,他隨哥哥到江西安源煤礦做童工,當挑夫(挑煤的挑夫),16歲時又到衡陽的築路工地上做工。1928年2月,他與25個築路工人一起投奔了由朱德、陳毅在湘南起義時建立的中國工農紅軍第1師,不久隨這支隊伍上了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紅軍在礱市勝利會師,成為改編後的中國工農紅軍紅4軍中的一名戰士。同年10月,楊得志在井岡山黃坳的一座小廟裡秘密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時他的軍齡尚不滿一年,年齡不過18歲。 從1929年1月到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在贛南閩西轉戰了整整六個年頭。楊得志隨部隊南征北戰,出沒於槍林彈雨。他作戰勇敢,頭腦機敏靈活,在幾年的時光裡,楊得志從士兵逐步地晉升為紅軍排長、連長、團長。他參加了中央蘇區的歷次反“圍剿”作戰。在第五次反“圍剿”中,楊得志接任具有光榮戰史的紅1軍第1師第1團團長職務,他率領所屬的三個營打了許多硬仗、惡仗、苦仗。在福建建寧三甲掌的戰鬥中,紅1團以一個團的兵力頂住了敵人炮火的狂轟濫炸和三個師的進攻,從此更加聲名大震。1934年9、10月間,紅1團奉命在興國西北的高興圩、獅子嶺一帶“死守”了一個月左右,仗打得極為艱苦,英勇出色地完成了阻擊任務。然而,由於“左”傾機會主義的錯誤領導,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最終歸於失敗,紅軍被迫撤離中央根據地,開始了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徵。 中央紅軍剛剛踏上征程,就處於敵人的圍追堵截之中。楊得志領導的紅1團在長征途中一直擔當著開路先鋒或掩護後衛的重任。蔣介石部署在第一道封鎖線的國民黨軍隊是在安遠、信豐一線的中央軍餘漢謀的部隊,共三個團。敵人不僅武器精良,而且還沿公路兩旁構築了許多碉堡和工事,神氣、狂妄得很。戰鬥打響後,紅1團的戰士們以餓虎撲食之勢衝向敵人,鬥志之勇猛,動作之迅速,令這些有備之敵都無法招架,結果只用了三個小時就結束了戰鬥。突破了敵人的第一道封鎖線後,紅軍並沒有擺脫困境,部隊幾乎一直處於晝夜不停的強行軍中。紅1團由於擔負著開闢道路的重任,因此更加緊張、更加疲勞。進入湘、粵交界處的九峰山,楊得志率領著戰士們一步一個血印地從敵人的手中奪取一個個山頭。翻過九峰山後,紅1團由前鋒改為後衛,在左翼掩護中央縱隊。1935年1月,紅1團再次作為先遣團奉命突破烏江。當時,中央紅軍的所有機關和部隊都集結在烏江西岸,數十萬敵軍尾追在後,而附近的村莊別說沒有船,就連一塊像樣的木板都找不到。烏江水深流急,徒涉是不可能的。焦急萬分的楊得志正拿著望遠鏡觀察對岸敵人的動靜,忽然發現水中隨波漂流的一節竹竿,他靈機一動,立即命令部隊砍山竹,扎竹筏強渡,從而一舉突破了烏江天險。 強渡大渡河,是長征途中楊得志指揮的最為著名也最為驚心動魄的一次戰鬥。作為全軍的先遣隊,紅1團在渡過金沙江、穿過彝族區後,冒雨急行軍了一天一夜,到達了大渡河畔一個離安順場只有15華里的小村。比起以往,紅軍此時的處境更為險惡:後有薛嶽、周渾元、吳奇偉的數十萬大軍在緊緊追趕,前有四川軍閥劉湘、劉文輝的部隊扼守於大渡河所有的渡口。蔣介石吹牛說,前有大渡河,後有金沙江,幾十萬大軍左右夾擊,###插翅難飛。他發誓要讓紅軍全軍覆沒,做“石達開第二”。能否迅速渡過大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