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要的不是他再闖什麼無關痛癢的禍事,她要的是他背上個為奪妓子枉傷人命的罪名。
襄和縣主捻著佛珠的手指微微的有些泛白,她問道:“可曾報了官”
僕婦答道:“報過了,所幸那小姐只是說世子卻沒有指明是咱們家的世子。說起來那小伯爺也算是伯府的世子。”
襄和縣主道:“如此倒也省心。去照應下那個妓子,叫她知道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待此事過後,就讓她永遠閉上嘴。”
僕婦拜下身去,“是。”
襄和縣主揮了揮手令那僕婦退了出去,屋子裡又只剩了她一人。她起身來焚了一爐清遠香。
她需要冷靜一下的,好好的想一想下一個局該怎麼布。
鳳卿城一夜未歸,至天色大亮時才醉醺醺的回來。其實對比與先前他犯過的錯誤,一夜未歸這種事情實在是算不得什麼。但量變總會轉化為質變。這件事卻是恰好耗盡了定北侯老夫人的最後一絲耐心。
她老了,她再管不得他多少時日。在她看來襄和縣主雖對鳳卿城盡心卻是太過溺愛。她需要在閉眼之前找一個能約束住他的人。
於是老夫人立刻按品大裝,拄著柺杖進宮去了。
畢竟年紀大了,沐浴更衣梳妝換履一番折騰下來著實耗費了許多的時間。加上馬車不敢行的太快,是以當她入得宮中見到延聖帝時,王翰林已然在那裡了。
彼時,那翰林大人正老淚縱橫的跪伏在地。延聖帝面有難色,隱隱還透出了抹不耐。
定北侯老夫人在朝中沉浮了那許多年,心下自然猜到了緣由。想來是王翰林收到了風聲,唯恐他那掌珠嫁與鳳卿城這個紈絝,故才趕來向延聖帝哀求。
老夫人面容不改的走到延聖帝面前便要行禮。延聖帝總是還呼她一聲“外母”的,怎肯真的叫她行禮。
他親自攙扶著她到一邊的暖臺上坐了,“倒是有許多年未曾見外母。”
“有十幾年了。”
老夫人的唇角帶著一抹笑意,待坐穩後她並沒有提鳳卿城的親事。她先是和王翰林打了招呼,像是絲毫不知道他在此處的目的一般與他話了幾句家常。
接著,她便與延聖帝說起了往事。從第一代定北侯說起,說到因常年征戰落下一身傷病而亡故的老定北侯,說到她那戰死在殺場的三個兒子和一個兒媳。
她的神情由始至終都是平靜的,可那聲音中的悲慼卻是難以掩飾。那種壓抑著悲意令人聽來更覺難過。
最後她說,“阿淵就只留了這一脈骨血,老身如今也不望他能夠如他的祖輩那樣,老身只求著他能上進一些,好歹能撐起這個家。”
她的話音落下,殿中一片安靜。
延聖帝垂著眼眸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王翰林卻是將心提到嗓子眼兒。當年元后的“病故”看起來似乎是沒有什麼不正常。可自元后逝去,延聖帝就再不待見元后所出的秦王,早早的便封王叫他挪出了宮去。賜下的府邸那是那座極為不詳的宅子。
也是從那時起,定北侯府的老夫人就再沒有入過宮。莫說請見就是宮宴她也一次未赴。
在許多人看來,定北侯府早已日薄西山不過是仗著幾代定北侯的功績才能繼續安享著榮華。
所以他才敢來求延聖帝。可是如今看來,延聖帝對定北侯老夫人的尊崇還是一如舊年裡的光景。他有些拿不定了,心中頓時一片大亂。這久久的安靜令他幾乎窒息。
定北侯府一府的忠烈,整個大宋都是敬崇的。在世人眼中看來,他就應該將女兒嫁到定北侯府將那浪蕩紈絝規勸正道。若不是定北侯老夫人求娶的是他的女兒,他也是會那樣認為的。
他的元娘啊,如何能就此毀掉一生。
最終,愛女之心還是勝過了忠膽大義。王翰林“噗通”一聲再次跪了下來。他先是拜了延聖帝,而後又轉向了定北侯老夫人,滿面愧色的垂淚拜道:“都是為人父母,還請老夫人體諒啟江。啟江羞愧。”
王翰林說罷保持著那個跪伏的姿勢,一動不動。
悲色與惱怒一起自老夫人的眼底騰起。
延聖帝那一直壓抑的火氣終是發了出來,他一拍桌案喝罵道:“好個王琺,倒像是誰要逼佔你家閨女。你家的閨女是鍍了金花不成,有甚稀罕”
啟江是王翰林的字,琺是他的名。尋常時候延聖帝都是以“啟江”喚他的,而今延聖帝直呼他的名這意味著延聖帝是真的怒了。
在延聖帝的怒火中,王翰林依舊是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