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不驚者。
科舉發展至今超過千年,對天下世人而言,當世家大族埋葬於唐末的亂世,真正可以改變命運,也只剩下科舉一途。
蘇子瞻兄弟大老遠就看到等待的老夫。
他們連忙迎了上去,正準備分享自己的喜悅之情。
這時,蘇明允卻朝著二人神秘一笑,手裡各自摸出兩個油包紙,遞給兄弟二人。
“科舉辛苦,裡面飯食的滋味可算不得好。來,這是爹跟李山長學做的燒肉,快嚐嚐。”
“多謝父親!”二子齊聲答應,欣然接過。
父子三人行走於喧鬧的人海,雖然科舉的結果遠到出來的時刻,但幾家歡喜幾家愁早已變得尤為明顯。
不遠處,一位兩鬢生著白髮的老者緩緩走來。
在老者的左右,還有一個年輕些的少年,以及一個模樣與他酷似的少年。
他看到蘇明允,面帶笑容:“蘇君!”
蘇明允聞言睜大眼睛,面露幾分激動:“茂稱兄,茂先兄。”
這黃茂稱與黃茂先兄弟乃是雙井黃氏的子弟,其父黃子通創立芝臺,櫻花二書院,四十餘年來培養了無數人才。
只是雙井黃家自己,在黃子通的子侄輩已有六人中進士,素有“雙井六龍”的稱號。
在大宋科舉場上,這雙井黃家早已闖出了自己的名頭。
如今黃茂稱與黃茂先兄弟二人再來科舉,若能一舉考中,這雙井六龍也將變成雙井八龍了,哪怕流傳千年,也不失為一樁美談。
蘇明允原本還有些自得二子,如果再算上他和二哥蘇明渙,那麼蘇家這兩代人出過四位的進士的名號也足夠響亮了。
然而——
這一切在與進士生產商“雙井黃氏”作比較之後,頓時變得索然無味起來。
蘇子瞻兄弟依次朝著兩位長者見禮,並且結識了同輩的黃孝寬。(其實應該是父輩,但是我覺得拗口,就先稱兄道弟吧。)
黃茂稱看著蘇家兄弟,撫卹一笑:“當真是英雄出少年。”
“我家小子倒是比老夫早中進士,還有一孫兒魯直,倒是與兩位侄兒年齡相近。他日若有機會,可要多往來!”
蘇子瞻聞言點頭,恭敬一禮:“青杜大士的《伐檀集》子瞻知曉,來日若有機會與魯直相遇,定然往來。”
“哈哈,你這小子倒是會說話的。”
黃茂稱哈哈大笑。
他哪裡不知道,蘇子瞻這話裡自降輩分的做法,那才是真正用了心的。
“子瞻,子由,老夫先走了。他日揭榜時,定要好生痛飲。”
“應有之義!”
……
且說外界的風頭正盛,歐陽文忠作為主考,這時心裡卻不太平靜。
他握著面前的一張張手絹,臉上寫滿了激動之色。
“好啊……好啊!”
此前歐陽文忠還心憂江山社稷日後沒有真正的扛鼎之人。
不曾到今日,這人才竟如魚躍而來!
歐陽文忠欣然大笑,撫掌拍案:“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
這是貞觀帝當年開創大唐治世的話語,雖然間隔數百年,但用在今日,也依然合適!
他提筆批改,時常要細細咀嚼,雖然朝廷對改卷批閱有時間的權衡,但對歐陽文忠,乃至全體的閱卷官員,今日的策論當真是精彩無比。
說遠的,大宋將來指不定就應驗在這了。
說近的。
這些人傑嘔心瀝血之作,若能從中提煉出一二,傳授子嗣,那同樣是可以作為一種底蘊的存在!
直至一篇文章映入眼簾。
“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之際……”
這篇的開章即是無比宏偉,甚至還有幾分豁達與恣意,其筆力與功底,皆是顯得無比老練。
歐陽文忠看著竟然痴了。
最重要的是,這策論頗有古人的風采,與歐陽文忠的文風不謀而合。
若在從前,他定會先入為主,覺得是自己兩位弟子的作品。
只是,如今還有了蘇明允,對方的古文功底不在他之下,甚至猶有過之!
這樣一來,若是草草判斷這文章是他弟子所做,為免徇私舞弊之聲,反而最終耽誤了良才,這種錯誤歐陽文忠是斷然不能容忍的。
他思忖片刻,喊來左右,將這篇策論遞給他們。
只要三人皆認可,那麼今日他歐陽文忠便是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