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爸爸(1 / 2)

小說:穿越傳記 作者:7O大樹

這裡是東北遼西,一年只能種一季糧食,四月種,九月末開始秋收。基本農作物有是苞米、高粱、大豆,還有一些雜糧,例如糜子,穀子、紅小豆、地瓜、土豆、芝麻等等雜糧。雖然是在東北,但這裡可不是黑土地。遼西宜縣只是丘陵地區,土地肥力一般,這個年代種子質量也一般,沒有化肥,只能用人畜糞便做肥料兒,產量不高,苞米畝產在500斤左右,高粱畝產400多斤,大豆畝產300多斤。其他雜糧,都種在山坡兒或其他地的邊角上,可以忽略不計。村裡人均六畝多地,平時一家人還可以吃個溫飽的。可比關裡的百姓人多地少強多了。所以歷來才有闖關東一說。

正在回想著一些自己可以記著的事,只見大門一開,一個30歲左右的男人進來了,是爸爸下班兒了。爸爸叫曹俊祥,今年29歲,人很瘦小,只有一米六三左右,比媽媽矮了不少,這種情況還是很少見的。記得後來家裡好像只有三個妹妹個頭兒像爸爸,都是身高只有一米六不到,兩個大兒子身高都在一米七以上,曹雨海和弟弟在一米八以上的。其中老大、老四兄弟倆,二妹、三妹姐妹倆長相隨媽媽的大臉盤,老二、老三、大妹的長相隨爸爸的小臉盤。

“爸爸下班了,”曹雨海連忙說道。

爸爸:“老三,怎麼只有你一個人,你二哥呢?”

曹雨海:“我二哥和後趟房的淑琴姐還有她的哥哥們去玩兒了,爸爸飯在鍋裡,我拿給你吃。”

爸爸:“不用了,我自己拿吧。”

爸爸洗手後自己吃飯。曹雨海在翻看著爸爸上班兒時的工具兜兒。兜裡有一把鐵釺、一把鐵鏟、一些鐵道釘和一隻照明燈及備用電池。這燈在這個年代太稀有了,別人只能看看,不能隨便拿出去玩兒的。爸爸吃完飯就躺炕上補覺兒去了。曹雨海悄悄的關上房門,走出大門外,想看一看外面啥樣?

大門外有一條小溪,溪水不是很多,從西往東慢慢的流淌著。溪水裡有一些鴨子在遊玩,也包括自己家的五隻,一隻公鴨四隻母鴨。河邊長著些雜草和幾種小花,對面是一個小高坡,坡上就是生產隊的土地了,自家處在村子的最前面。這趟房現在有自家和二大爺家,往東還有兩戶人家,西邊沒有鄰居,還是生產隊的土地。大部分村民都在後面住,生產隊的地再往西就是國道了。現在國家還沒有重修,所以路也只有五米寬,記憶中是在75年拓寬過一次,並在2000年左右鋪上了柏油路。

國道再往西也是隊裡的土地,但都是坡地,因為西邊有一座小山丘,當地人叫西山,高度也就是幾十米。二哥他們就是去山上玩兒了。山上有一些山棗樹、小松樹、槐樹、柳條樹、楊樹和一些雜木。山的面積也不大,山中間有一條被雨水沖刷的河溝。家前面的小溪就發源於此,孩子們的童年大部分都消耗在這裡面了。山太小根本也沒有什麼野獸兒,偶爾有些兔子、野雞啥的,所以大人們一般不管孩子們去西山玩。

自家的東面幾百米外就是鐵路線了,這裡有一個火車站點叫李金站,是個四等小站,但是還是有一些短途的客車和貨車在此停留的。站外西邊的一些平房是站上工作人員的家屬房和一個養路工區的單位。養路工區主要是檢查、維修附近幾十公里的鐵路線,爸爸就是在此上班兒。工作就是線上路上走動巡視,分白班兒和晚班兒。走著走著就來到了車站。

站臺上有售票室、候車室、站長室、工具室和工作室,是那個年代用最好的水泥建築的車站,是當年奉軍和日本人在民國初期修建的。據爸爸說,當年修車站時,本來不是在這裡設站點的,但是村裡的石姓大地主跟當局的關係好,就透過關係把應該設在幾公里外的李金屯的車站,改設在石家村了,所以車站還叫李金站,不叫石家站。車站對面兒還有一座糧庫,方圓幾十裡的村子交的公糧都在這裡收,再透過車站的貨車轉運出去。後世直到二十一世紀此車站還在,只是由客運和貨運混合的四等車站變成只停貨車的五等小站點。

曹雨海正在神遊著,就聽見一個聲音傳來,“老三,老三。”抬頭一看,是個40多歲的壯漢。曹雨海一看好眼熟,但也忘了此人是誰。

那人說:“曹老三,你咋自己跑來玩兒?不怕拍花子(東北對拐賣兒童的人的稱呼,俗稱人販子)?”想起來了,這位是站長,姓雷。

“雷大爺好”,曹雨海奶聲奶氣地叫著。

雷站長:“好,好。”說著給他一小塊兒水果糖。

曹雨海:“謝謝大爺兒。”知道他們家和爸爸關係很好,去過他們家屬院兒,和他家的幾個孩子玩過,也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