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軍去了學校,家裡就林曉玲一個人在家。學校還沒開學,她每天也沒恢復了之前簡單的生活,空閒時間練習畫畫寫寫文章,她之間寫的故事也寄了出去,只是現在還沒有反應。一般雜誌報紙都有相對固定熟悉的作者,她也知道這樣投稿是大海撈魚,只是她不認識編輯,也只能用這種方式廣撒網多捕魚。
用鋼筆一個個字寫出來,還要檢查再謄寫一遍,工作效率可想而知,林曉玲一天不休息也寫不了多少字,好在她並不是專職文字工作者,也就是圖個樂呵。
林曉玲除非出門買菜,整天都關在家裡不是寫文章就是練習畫畫。周圍大媽遇到出門還曾打聽過她的情況,林曉玲知道居委會大媽們的威力,不想多說可又怕大媽們多想傳出來謠言,只得耐心給大媽們解釋她還在上學,暑假還沒開學才不用每天出門。至於趙紅軍周圍人都知道他是個軍人,倒是對他很尊敬,正是因為尊敬趙紅軍,這些大媽們才更關注林曉玲,倒像是怕她做出什麼不好的事影響趙紅軍一樣。
林曉玲把自己的情況解釋後,明顯感覺到自己的人緣好像更好一點,周圍和她打招呼的人鄰居更多。姚大媽家離林曉玲的房子有幾戶的距離,她家有個上小學的孫子,家裡父母讀書少,每次不會的作業都不會問誰。自從知道林曉玲是湘大的大學生後,姚大媽就讓孫子拿著作業本來問林曉玲。
姚大媽的孫子上小學五年級,成績不好不差排在中游,看著倒安靜聽話,學習也認真,可就是成績永遠都是那個水平。每次他帶著作業本來問問題,林曉玲都耐心的給她講解問題。
小男孩很聰明,林曉玲講的關鍵點都能記住,還能舉一反三,也不知道為什麼成績一直沒有提高。在小男孩連續幾次問過問題後,林曉玲也知道小男孩名叫胡智,據說是他父母希望他聰明才取了這個名。
林曉玲買了一大堆信封和郵票,把自己寫的文章都寄了出去,她也不指望能全部有反應,有一兩篇文章能被編輯看中也是個高興事。
趙紅軍在學校裡開始了緊張的學習生活,要適應新環境,認識老師同學,關鍵是適應學員身份,從管人到被人管。趙紅軍所在的401室都是指揮專業的學員,四個人還剛好一個班。
學校裡的條件不錯,可是學習要求也高,每次有人不達標,老師們可不會給學員留面子,哪怕這裡大部分人都已經成家立業,都是所在部隊的骨幹重點培養的幹部。
401寢室4個人,身體素質最好的是袁斌,趙紅軍次之,周磊看著瘦瘦弱弱但是訓練起來也毫不遜色,最弱的居然是鄧愛國。除了軍事訓練還有文化課,讓放下書本多年的大老粗拿著筆上課還真的是為難了一群人,特別是有些基礎差的幹部,更是頭疼的厲害。
趙紅軍在原來部隊不管是哪方面都算出來,但是來了學校才發現,不管哪方面他都只是一般水平,不說在班上就是在401寢室都沒有任何優勢。身體素質比不上袁斌,文化課又比不過周磊,還好沒有墊底。鄧愛國的身體素質不行,但是文化課很厲害,只比周磊差點,比趙紅軍還要強上一些。
一個星期時間讓大家只能是模糊的瞭解,很多事情都還不太熟悉。星期六最後一節課剛下課,趙紅軍把書本一收就往家裡趕。
袁斌見他往校外走,一把拉住他:“你幹嘛去?”
“我回家!”趙紅軍一把扯掉袁斌的手繼續往校外走。
“回家?”袁斌眼睜睜看著趙紅軍遠去的背影,嘴裡還唸叨著這個詞。
“你傻站在這裡幹嘛?”周磊拍了拍袁斌的肩。
“走吧,先回宿舍再去飯堂。”鄧愛國也跟上來說道。“咦,趙紅軍呢?”
“他回家啦!”袁斌回答了鄧愛國的疑問。
“回家,回柳城這個點還有車?”周磊以為趙紅軍是有事回老家。
“不知道,他只說他回家。”
“行了,我們還是先把書放回宿舍,去飯堂去晚了好菜都要被吃打光。”鄧愛國沒白叫“胖子”這個外號,他最掂記的還是吃。
“走吧,等他回來問問不就知道!”周磊也贊同鄧愛國的意見,人都走了,他們在這裡說再多也不知道。
趙紅軍坐公交回到家的時候,迎接他的是新鮮可口的飯菜。林曉玲知道趙紅軍今天要回來,提前準備好飯菜,只等著他回來開吃。
倆人一個星期沒有見面,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趙紅軍把能說的都說了,關鍵是以後不出意外每週都能回來,星期天晚上查寢前趕回寢室就好。
吃完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