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同學買了很多少數民族自己織的布,特別是漂亮的苗族花紋,讓她愛不釋手。她把收集到的布給孃家兩個嫂子各寄了一些回去,婆家這邊就給小姑子寄了一些。
趙桂芝已經確定了實習的學校,只等開學去報道,她被分在機械廠的子弟學校。一個上萬人的大廠,子弟學校也不算小,機械廠福利好,在子弟學校當老師福利肯定要比其他地方強,但也有不好的地方。
班上孩子家長都是一個廠的職工,家長們都認識,孩子們也從小一起長大,往往這個時候學生就不太好管理。趙桂芝比較幸運的是有過教學經驗,家也在附近,相對來說不用住廠裡宿舍還好一點,不用擔心哪天批評學生後,會被家長找上門。
趙桂芝還算幸運,沒有鄉村小學,她這次能分到這麼好一個學位,福利好,離家近,真的是實力與運氣缺一不可。
趙紅軍知道後也很開心,有小妹在父母身邊照顧,倒是省得他在外面還要擔心父母的身體。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農村分田到戶後,各地農民的熱情都提起來,最大的變化是市場上的食物種類開始更豐富。林曉玲每次去農貿市場都能順利買到新鮮的食材,家裡有點什麼好東西也都會給送一些。
這到了秋天,家裡的桔子、柚子、板粟還有花生都開始大量上市,林曉玲也抓機會儲藏零食。她把一些經放的乾果之類買了很多,不能放的就買著嚐嚐鮮,今年她有了更多的閒錢。
這筆錢還是外語系同學介紹給她的,給一家工作兼職翻譯,對方是家生產小工藝品的工廠,請不來也請不起專業翻譯,就找到了外語系的學生。
這個時候的大學生們可真的是天之驕子,一個個都不願意接這種活,最後還是一個和林曉玲有點面子情的師姐把活介紹給她,說白了就是一群專業學生都看不起也不願意乾的活推給她。
這活錢不多,但是輕鬆,說是做翻譯也就是把客戶的信件翻譯一下,也沒有很高深的專業詞彙,都是些常用語。其實這些信件省裡主管部門都有人幫忙翻譯,只是他們翻譯的不會告訴廠裡領導,都是直接報給主管單位的領導。
請林曉玲目的也是廠子裡領導想知道信上寫了些什麼,主管領導的話要聽,但是也不能瞎聽,這是工藝品廠幹了幾十年廠長兼書記說的。當然如果有客戶不遠萬里來中國,林曉玲也可以去參與接待工作,可惜一直沒有客人來。
林曉玲接手後才知道為什麼師兄師姐們都不願意做,主要是這小小的工藝品廠一年到頭都沒能接幾個訂單,一個訂單就夠他們生產大半年,一年到頭也沒有幾封信要翻譯,也就是林曉玲傻傻的才會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