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出去,更是因為孫子孫女多了,倆老在家裡做點好吃的都要偷偷摸摸躲著孩子們吃,在自己家裡吃口好的都像做賊一樣。
回家的時候張金鳳油茶籽沒摘太多,倒是葡萄摘了一大堆,目測至少有二十來斤。羅寡婦和陳臘梅最後也忍不住摘了一點,倆人都只摘了幾串嘗新,陳臘梅表示家分孩子要吃,明天帶上他們自己動手摘。
張金鳳把野葡萄帶回家之後,受到熱烈歡迎,家裡幾個孩子圍著她打轉,只為多得一串葡萄。張金鳳連夜把葡萄整理出來往林家送了一些,本家關係好的幾家也送去去一些給大家嚐嚐。第二天她叫家裡倆個媳婦也一起去,但是倆個媳婦都不願意上山。油茶籽外殼上還有一層毛,沾身上拍都拍不掉,得回家洗澡才能清除,再說路也不近,家裡還有菜籽油,何必這麼拼。
趙大海也反對張金鳳上山,但是勸又勸不聽,只能放下手裡的活,和她一起上山。第二天去山上的隊伍又擴大了,不止多了趙大海,還有陳臘梅家裡也多了幾個人,家裡十幾歲的孩子也跟著一起去。
張金鳳把野葡萄帶回來後,生產隊其他人家都知道了訊息,有那些十幾歲的孩子都相約一起上山。半大小夥子在家也沒事幹,平時也沒有什麼零食,難得聽說山上有這麼大一片野葡萄,個個都恨不到馬上飛到目的地。
除了陳臘梅家的大孫子,還有其他人家十來個孩子一起,要不是領頭的趙四奶奶家的小孫子做主排除了年紀小的孩子,這一群孩子絕對不止現在這麼幾個。
除了這群孩子之外,撿油茶籽的大人也多了很多,趙三嬸也找張金鳳作伴,要和她一起上山。結果上山的隊伍越來越大,一群人老的老,少的少,還都是婦女兒童,年輕人一般都不願意上山,嫌浪費還收穫少。
第二天張金鳳還特意拿了一個袋子裝野葡萄,放油茶籽沾了那層灰,都不好洗。因為提前做了準備,又有趙大海幫忙,這次張金鳳直接摘了半籮筐葡萄回家。
這次的葡萄她誰都沒送,家裡也一串都沒留,全部都讓趙大海連夜去客運站找趙紅軍戰友幫忙捎去省城。現在趙家送東西都不用找熟人了,今年趙紅軍有個一起當兵的戰友轉業回來,然後分配到了客運公司跑長途,剛好就是跑柳城到省城這條線。
趙紅軍也曾託戰友往裡捎過東西回來,還交待父母有東西也讓他幫忙捎回去,也不用再麻煩林建業以前的同事,免得人情欠太多,林建業難做。趙紅軍卻不知道,趙家許久不去找他帶貨物去省城,林建業的前同事還唸叨過,難得有人經常捎東西,他也能收到好處,結果現在連這點好處都拿不到,太可惜。
林曉玲在省城收東西其實也不方便,沒有電話,只能不定時的跑去看看,或者趙大海捎東西之前拍個電報,現在換成趙紅軍戰友,還得麻煩人家送來,還好他們每趟車也要經過家門口那個路口。家裡沒人的話,放在隔壁鄰居家就可以,住了兩年,林曉玲雖然和鄰居關係一般,但是幫忙收下衣服,代收東西這種小事,附近退休在家大爺大媽見了都會幫忙。
林曉玲上完課回到家,鄰居張奶奶把一個大麻袋交給她的時候,她客氣的道了個謝就回家準備再開啟,沒想到邊上就有其他人想看袋子裡是裝的什麼。
“小林,你家裡又給你送什麼好東西來啦?你開啟讓大家看看,經常看你家送東西來,這農村就是好。小林,你們倆口子可真命好!“顧姐信張大媽隔壁,和林曉玲家並沒有挨著,隔了兩戶人家。
“顧姐,農村哪裡有你說的好,種田可辛苦,老家父母都年紀大了,都不容易!“林曉玲對顧姐想要她在外面拆東西的說法完全是不接招,她不願意難道誰還敢從她手上搶著開啟。
“小林,你趕緊回家去,天都快黑了,你還沒做飯吧!“張奶奶看慣人情事故,又知道顧姐為人,見不得她眼皮子淺。她也不能直接出言幫林曉玲說話,只是隨意找了個藉口催林曉玲趕緊走。
“謝謝張奶奶!“林曉玲和張奶奶關係還不錯,張奶奶以前也住農村鄉下,今年才被兒子接過來養老。林曉玲以前都不知道隔壁家住的誰,因為隔壁似乎比她還要忙,要不是偶爾房子裡會有燈光出現,她都要懷疑是不是沒有住人。現在隔壁男主人把張奶奶接過來後,林曉玲倒是熟悉知道隔壁不少事。
據張奶奶說,她兒子在研究所上班,整天算來算去比較忙,經常還十天半月不回家,直接睡在研究所。她以前一直不願意來省城養老,就是嫌家裡沒人。今年是年紀確實大了,一個人住在農村,不是說兒子擔心,就是她自己也擔心哪天死在家裡都沒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