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當歸(1 / 2)

小說:碧臺相思憶幾許 作者:樁樁

杜燕綏說她身子不好,請太醫院開了副補藥方子。讓她拿了方子去朱雀大街安仁坊裡的濟世堂抓藥。還叮囑她不得拖延,拖久了對身子不好。

就岑三娘所知,國公府大門一街之隔的東市就有好幾家藥鋪。批發零售藥材,樣樣齊全。抓副補藥還要大老遠的跑到朱雀大街的安仁坊去。還不要拖延,得速度辦。這不得不讓她想到宮裡頭懷了身孕的武昭儀。難道這副藥是給武昭儀的?

會是什麼藥?打胎藥?

武昭儀頭胎不是生了個皇子嗎?有故事傳說,武氏後來生了個女兒,知道皇后去看望,自己把小公主悶死了。皇后成了頭號嫌犯,後來因此被廢。皇帝力壓群臣封了武氏做皇后。武媚娘從此步上千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皇帝之路。

可是時間不湊巧啊。武氏現在也不可能會殺死自己的頭胎孩子。現在平安生下兒子,她才更得寵,地位更牢固。

杜燕綏究竟要她抓副什麼藥呢?

岑三娘想得頭疼。突然想起,現在的皇后不姓王,姓崔。難道歷史的終點是一致的,過程發生了小小的改變?

虧她還以為給自己開的補藥方子,沒想到另有玄機。

岑三娘翻了個身,暗暗咒罵著杜燕綏。千萬不要讓她真的抓副打胎藥給武媚娘啊。她心裡會產生陰影的!

突然又想到,誥封賜下來她要進宮謝恩,不就能看到杜燕綏了?岑三娘興奮起來,想了會兒,摸摸旁邊空著的地方又嘆了口氣。

砌的火炕太大了,能讓她在上面模著豎著打滾。也太空了,空的讓她覺得孤單。

禮部得了聖喻,前來頒誥封也沒那麼快。

第二天岑三娘見府裡也沒什麼要緊的事,吩咐人去正氣堂向老夫人稟了,一早就帶著阿秋和逢春暖冬三人出門。

逢春和暖冬都是出嫁前才買的丫頭。兩人都只有十歲。

逢春是新羅人。岑三娘不知道朝鮮島上這會正發生著什麼事件。逢春告訴她新羅和百濟高勾麗彼此打了很多很多年。她很小的時候就跟著叔叔來到了大唐。叔叔沒了錢就把她賣了。

昆倉奴和新羅婢都是大唐貴人們最喜歡愛用的奴婢。前者忠心能幹,後者溫順也能幹。逢春不僅說的一口流利的漢語,而且會寫字。

暖冬讀過兩年私塾,是被拐子拐來賣掉的。十歲已經有記憶了,記得家在西北鄯州,父親是私塾先生。大概離今天的甘肅西寧不遠。岑三娘應諾,如有機會就替她打聽著。如果找回到她父母,就讓她贖身回家。

岑三娘當初選中她二人,一是憐惜,二是她倆會寫字。阿秋和夏初都十五六歲了,再過兩三年,都是要擇人出嫁的。她需要現在培養下一梯隊。二婢跟著方媽媽學了些規矩和禮節,她就有意帶著她倆在身邊了。

她叫了阿福爹趕車,盤算著回去的時候正好去找方銘。

朱雀大街是長安的南北主幹道。往北一頭連線著皇城,往南直通明德門。寬約三百丈。大氣磅礴。街道兩邊種著高大的槐樹,春季綠樹成蔭,吐出一串串雪白的花朵,香氣噴鼻。樹後有排水溝,再後則是高達一丈的坊牆。

掀起轎簾往外看,隨處能看到披著肩布,纏著盤頭的天竺人用怪異的發音叫賣著胡椒肉豆蔻。穿著木屐,披著大袖寬袍,頂髮結著小鬏的倭人三五成群在遊蕩。頸間掛著串串五彩繽紛的珠串,摟著胡姬招搖的波斯人。商販推著小車沿街叫賣著果子。不時有穿著長衫,腰懸長劍的男子騎馬而過。

繁華熱鬧與喧囂和平康坊勝業坊這一片王公大臣的聚居地截然不同。

馬車拐進了安業坊,入目又是另一番熱鬧場景。

早晨開了坊門之後,小攤販搶著燒燃了爐火,熱了鍋子,開始了一天的生意。煮麵片的,烤芝麻胡餅的,賣蒸糕的。空氣中飄蕩著香氣,熱氣與熱情的叫賣聲。櫛比鱗次的店鋪開了門,紅男綠女穿梭往來。

阿福爹問了濟世堂的所在,沒用多大工夫就找到了地方。

岑三娘戴了頂帷帽下了車。她抬著看了眼高懸的黑漆匾額,吩咐三婢在車上等著,一個人走了進去。

濟世堂很大,一側坐著兩名坐堂大夫,這會兒正悠閒的喝著茶靜候患者登門。

靠牆一溜到頂的中藥櫃,有四五名夥計等候著。

岑三娘徑直走了過去。

“這位娘子可是要抓藥?”帷帽的面紗一直垂到了腰間,夥計見她身段苗條,吃不准她是少女還是少婦,只能稱了聲娘子,熱情的招呼著。

岑三娘心想,杜燕綏也沒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