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黃巢。
他可是一個五歲就能寫反詩的人。
那反骨就是天生的,他怎麼可能認命呢?
在他的眼中,錯的不是他,是腐朽的大唐,是那千年傳承的世家。
於是他想看看,這些世家子的腦袋砍起來,是不是跟別人不一樣。
所以,他留下那首影響了整個大唐,甚至是改變了神州歷史變遷的《不第後賦菊》。
然後離開了長安城。
不過呢,話是這麼說,可說到底黃巢也是富二代。
他也就是在落榜之後的那一段時間義憤填膺,等從長安回到家裡之後。
看著自家的豪華莊園,成群的丫鬟僕人,還有那基本一輩子都揮霍不完的銀子。
黃巢那造反的心,又被他壓了下來。
人生在世,吃喝玩樂,也不是一定要當官的。
這美滋滋的日子,一過就是二十多年,此時的黃巢都五十多了。
也不想折騰了,當初的那首反詩,他估計都忘了。
若是大唐平平安安的,讓他繼續當個富家翁,或許他黃巢一輩子也就是一個鹽商販子了。
可天有不測風雲,公元874年,大唐關東大旱。
朝廷沒錢啊!就把目光看向了這些私鹽販子。
私鹽販子他本來就是犯法的,而且還有錢。
這不搞他們搞誰?難道去搞世家嗎?
面對朝廷的發難,此時的黃巢人老了,心也老了,沒了年輕時的衝勁,所以他給了。
可第二年,大旱之後又是蝗災。
朝廷又盯上了他們。
王仙芝不幹了,率先造反。
王仙芝這一反,黃巢的反骨也是被勾起來了。
好好好,朝廷這是真拿他們當軟柿子了啊!
而且你王仙芝跟我一樣,也是鹽販子,你敢反,我也不能太沒骨氣。
然後55歲的黃巢開始了造反大業。
他們這些鹽販子本來就有錢,而且在江湖上混,手底下也有人。
加之又是災年,大唐還已經腐朽了。
這振臂一呼,從者數萬吶。
只是這次造反,王仙芝那就是一個宋江。
他並不是奔著皇帝位置去的,他就是想起兵造反等詔安。
為的就是一個世襲罔替的爵位,說白了,他也進入士族。
朝廷在得知這事情後,那也滿足了王仙芝。
給了王仙芝豐厚的獎賞,就要他投降。
這時候黃巢不幹了。
到也不是黃巢不想成為士族,主要是朝廷沒把他當回事。
好處都是王仙芝的,跟他黃巢沒關係。
好好好,你們不給是吧,你們他媽是真該死啊!
以前老子讀書,想給你們當狗你們看不上我,後面賣點私鹽,你們盯上我的錢。
現在我手上幾萬人了,你們請客都不叫我。
那就別怪我掀桌子了。
於是黃巢選擇了單幹。
因為黃巢這一搗亂,王仙芝剩下的一部,很快就被大唐給剿滅了。
殘餘部隊,則是被黃巢接手了。
黃巢成了最大的反王。
然後黃巢就開始他的南征北戰,一連轉戰十二省。
咱們也不說黃巢的軍紀有多好,反正在韋莊的《秦婦吟》中。
那是寫的清清楚楚,千間倉兮萬絲箱,黃巢過後猶殘半。
而在大唐的官兵手上,就變成了入門下馬若旋風,罄室傾囊如捲土。
也就是說,黃巢的軍隊,軍紀或許不是那麼好,但多少還給百姓留口吃的。
但大唐的官兵過後,那就是天高三尺了。
《秦婦吟》通篇下來,可以說大部分都是在罵黃巢的,中間甚至還說到了黃巢吃那啥。
但在這軍紀上面,卻說他比正規軍好。
在黃巢轉戰天下的時候,之前看不上黃巢的皇帝,還有那些士族們,此時終於是正眼看他了。
但是黃巢表示,你們他孃的晚了,老子要的東西,老子會自己去拿。
這一路下來,黃巢那是佔一個地方殺一個地方。
只要被他攻佔的地方,他就會讓士兵對那地方的大小世家殺一遍,一來是籌集錢財糧草,二來的話,也是拉攏底層人民。
他不對百姓動手的主要原因,可能就是黃巢看不上底層百姓手上的三瓜兩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