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莎車之後,另一仗就是平定羌族叛亂了。
在之前趙充國平定了羌族叛亂之後。
才過去二十年不到的時間。
羌族又有一支部落,開始跳了起來。
馮奉世受命前去平叛。
開始的時候,他是帶了一萬二千士兵。
以屯田之名,前往羌族叛亂前線。
可能是因為和趙充國屬於同一時代的原因。
馮奉世打仗那也穩的很,根據他的理論,打仗那就得一仗打完。
不能拖拖拉拉,另外,打仗還得有絕對的優勢兵力,橫推才是硬道理。
所以他到前線看了一下,派兩支小部隊,和羌族打了一場小仗後,馮奉世就開始求援了。
當時的漢元帝都懵了。
雖然在開始出兵時候,馮奉世就說過,這次仗漢軍要倍數於羌族叛軍才打的。
可這催的也太快了點吧。
不過漢元帝雖然奉行儒家,但對武將,那還是真不錯的。
馮奉世要三萬六千人,漢元帝直接就給了六萬,甚至還額外開始徵兵打算支援。
馮奉世在手上軍隊達到七萬多人後,才正式發起攻擊。
原本大家都以為這叛亂的羌族會很強的。
畢竟之前馮奉世多次求援嘛。
結果,大漢國內的新兵,剛剛召集結束。
前線的仗都打完了,斬首八千,俘獲牛羊近萬。
這一仗打完之後,羌族反叛的那支旁支,基本上被馮奉世打滅絕了。
馮奉世先是借屯田之名派兵。
然後又多次增兵,最後以強對弱,以多對少偷襲。
恩,精彩確實是少了一點。
但穩妥方面,能穩健到這程度的武將,特別是在大漢,那種一漢當五胡的時代。
如同馮奉世一樣穩健的將軍,基本是沒有的。
即便是整個歷史上,能達到這程度的也不多。
以上兩仗,就是馮奉世有記錄的兩仗。
兩仗都沒有太多可圈可點的地方,基本上都是碾壓為主。
所以他在功績上面,比之其他的西漢將軍要差上了許多。】
網友【彈幕】:“渡劫成功率僅有九成八?這豈不是與找死無異?再等等,再等等。”
網友【彈幕】:“國之大事,在戎在祀,打仗穩健點沒毛病。”
網友【彈幕】:“馮奉世那都不是穩健了,當時還沒出徵,漢元帝問他的時候,他就說,羌人叛軍若有一萬,那大漢就要出兩萬,羌人叛軍若有四萬,就要出六萬。
最後他自己可能也覺得太穩健了一點,又補充了一句,說羌人的武器,護甲都比不上大漢。
所以對付這三萬羌人叛軍,或許用四萬人應該也夠了。
當時朝堂上的人聽完這話後都沉默了。
若不是有趙充國的屯田在前,以當時大漢漸漸衰弱的國力,這一場仗,估計要讓大漢出一波大血了。”
網友【彈幕】:“只有見識到排名靠後將軍的戰績,才能知道衛青和霍去病是有多勇。”
網友【彈幕】:“說實話,我還是對解憂公主更感興趣,Up主要不單獨出一期解憂公主?”
網友【彈幕】:“解憂公主算是所以和親公主中,最頂級的一檔了。
其他的什麼和親公主不是委曲求全,就是輸送技術。
解憂公主可完全不一樣,她可不是單單控制了一個烏孫國那麼簡單。
你想想人家莎車國的國王死後,明明還有家人,憑什麼要立她的兒子當國王?
史書上說,是因為莎車國想要靠攏烏孫,可哪個國家為了靠攏別人,就把王位給出去的?
另外,她大女兒也成了龜茲國的王后,你想想解憂公主在西域是有多大的影響力。”
網友【彈幕】:“解憂公主能這樣,那也是因為大漢當時有足夠的能力,要不是有個強大的孃家,哪能這樣?”
網友【彈幕】:“文成公主的孃家不強?她和親後,怎麼沒見她掌握吐蕃的軍事?甚至還將大量的唐朝先進技術傳了過去?”
網友【彈幕】:“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可一點都不低,松贊干布為了娶她,可是築城建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