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彈幕】:“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話聽著就是 霸氣。
而且在大漢四百年中,不管是西漢還是東漢。
自漢武帝之後的大多數時期,大漢也確實是做到了這句話。
即便是到了東漢末年之際,那一群諸侯,也都很好的履行了這一宣言。”
網友【彈幕】:“陳湯也就是運氣不好,遇到的是漢元帝這皇帝,打個匈奴都要這樣,那樣的流程。
要是陳湯在漢武帝手下的話,他直接就起飛了好不好。”
網友【彈幕】:“?????”
網友【彈幕】:“我打出問號的時候,那就不是我有問題,而是你有問題!
漢武帝時期,假傳聖旨,起飛?”
網友【彈幕】:“人頭起飛,也是起飛嘛。
一時間分不清前面的兄弟,是真的在罵漢元帝,還是在真罵漢武帝了?”
網友【彈幕】:“漢元帝這皇帝當的確實是不咋地。
以一己之力將整個西漢搞亂,也確實是漢元帝的過錯。
可漢元帝對陳湯,那可真沒啥好說了。
你看看陳湯乾的都是什麼事?
假傳聖旨,調動軍隊,我擦,這罪有多大你要不要想想?
這要是在漢武帝手上,別說殺一個匈奴單于了。
就是殺十個匈奴單于,百個匈奴單于,陳湯能不能保住九族都難說。
要是在崇禎手上,那就更別說了,高低也得來個九族凌遲保底了。
可陳湯這假傳聖旨一事,在漢元帝手上可是被免罪了的。
而且功勞方面,漢元帝也是一點都沒扣除,直接就被封了關內侯。
關內侯,那可是列侯之下的第二等侯爵。
衛青首戰告捷,也才是關內侯。
而且元帝一朝,對陳湯可一直沒有追究過其他方面的過錯。
哪怕就是匡衡等人,一直在往陳湯身上潑髒水,元帝也沒有動過陳湯的意思。”
網友【彈幕】:“前面的意思,應該是陳湯要是在漢武帝時期,他想打匈奴的話,應該用不著去假傳聖旨。
畢竟武帝不是元帝,武帝對於打匈奴很熱衷。
陳湯若是申請去打匈奴的話,漢武帝一定是能透過的。”
網友【彈幕】:“真對陳湯下手的其實匡衡,就是鑿壁偷光的那個。
從元帝時期,一直告到了成帝時期。
漢元帝其他治國不咋地,可對陳湯是真不錯了。
若是武帝時期的話,一個丞相一直告武將,那這武將多多少少會有點事。”
網友【彈幕】:“漢武帝時期的丞相哪裡敢一直告武將,武帝時期的丞相,那是出了名的一次性。”
網友【彈幕】:“匡衡居然是漢朝的?”
網友【彈幕】:“離譜的是匡衡對付陳湯,其實和陳湯還沒多大關係。
匡衡主要是為了對付陳湯的老上級甘延壽,陳湯只是他們攻擊的一個點而已。”
網友【彈幕】:“其實陳湯也是自己作好吧,成帝上位,聽從匡衡等人的言語。
對陳湯也僅僅只是罷官而已,可陳湯自己去誣告康居王,說康居王送來的質子是假王子。
結果最後查驗為真,他的爵位是因為誣告才被削的。”
........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好,說的好啊!
只是這陳湯......雖有斬殺匈奴單于之功。
但這貪財貪權,假傳聖旨,私自調兵之過,卻也是不小。
眾卿,你們說這種人該如何處罰?”
漢武帝看完陳湯的介紹後,對眾人說道。
“陛下,假傳聖旨調兵,其罪當誅。
即便是誅殺了匈奴單于,功勞甚廣,但罪責難消,便是不將其誅殺,也得貶為庶民。
若非如此,軍中人人效仿,陛下威嚴何在。”
衛青第一時間就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陛下,臣以為戰場之上,戰機稍縱即逝。
身為將軍,就應該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進攻。
雖陛下深謀遠慮,然深宮之中距離戰場有千里之遙。
便是大將軍的軍帳離前線也有一定距離。
若是每逢作戰,都需向皇帝,向大將軍彙報。
需要等陛下或大將軍的手令才能進攻,那戰機早就消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