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劉邦的戰績(1 / 3)

影片繼續:

【關於劉邦的能力,後人對他最直觀的認知。

就是劉邦自己說的那句話。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

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這是劉邦對自己能力的評價。

在計謀,戰略方面他不如張良,後勤方面不如蕭何,帶兵打仗方面不如韓信。

嗯,其實打仗方面,他也比不過項羽。

三門功課就沒有一門是第一的。

但這三句話後面可還有呢。

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這一句看上去,好像是在說劉邦只是用人能力一流,在那個時代,他用人排第一。

但是這後面的意思,大家就得好好想想了。

張良,蕭何,韓信是什麼,當世人傑。

要一個什麼樣的人,才能用這三個當世人傑呢?

你認為劉邦光是會說,這三人會聽他的?

劉邦雖然各科都不是第一,但人家全科都是前三,總分第一才當上的皇帝。

先是和張良之間的事情。

張良和劉邦的首次見面是在留地。

原本張良是要去投靠當時楚假王景駒的。

可在見景駒之前,張良遇到了劉邦,並且雙方之間有過數次談話。

張良每次都和劉邦說太公兵法,講局勢,講戰略。

劉邦每次都能認真聽,認真想,而且往往還有共鳴之處。

劉邦也不僅僅只是表面上的敷衍了事,每次聽到張良的策略後,都能去實施。

別以為這個很簡單,這可不是什麼簡單的聽勸就能實施的事情。

有一句話怎麼說的,第一和第二是討論問題,第一和第十是講解問題,第一和倒數第一,那就是在說天書了。

張良當時名氣是不小的。

他是韓相之後,還策劃過刺殺始皇帝。

後面項伯殺人之後,張良還庇護過項伯。

他在那個貴族圈子裡是有名望的。

願意聽他說這些的人很多,但是真按照他說的那樣做的就劉邦一個。

史書記載,那就是對於張良的話,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而其他人聽到張良的話,則是認為他在瞎吹。

因此,張良也不去見什麼景駒,直接就在留地跟了劉邦。

蕭何就不要說了。

當時劉邦當亭長的時候,蕭何的官職是主吏掾。

官位是縣令屬官,主管的是縣裡人員職位的調動。

說白了,蕭何開始的時候,是劉邦的頂頭上司。

而在劉邦起事之後,蕭何就一直跟在了劉邦身邊。

讓一個頂頭上司,放下身份來給劉邦當下屬,這就足以說明劉邦的能力了。

也說明在沛縣的時候,蕭何就已經看出了劉邦的能力。

最後一個就是韓信了。

蕭何月下追韓信大家都知道。

甚至還有不少人認為,劉邦重用韓信,開始的時候是看在蕭何的面子上。

也是劉邦膽子大,也是劉邦當時病急亂投醫。

這就是純扯淡了。

前面也說了,劉邦的疑心是極大的。

他不可能真就因為蕭何的舉薦,就把軍權全部交給韓信。

要知道,根據史記的記載,劉邦在封韓信之前,可是連韓信面都沒見的。

他全部就是根據蕭何的一面之詞,就承諾封韓信為大將軍。

這是不現實的,這是完全不符合劉邦人設的。

劉邦是知人善用,但他不是亂用的。

蕭何的擔保,最多隻能讓劉邦對韓信稍有些信任。

是絕對不可能直接拜大將軍的。

其中的原因,應該是劉邦在蕭何追韓信之前。

他就已經瞭解到了韓信的一些事情。

在韓信剛來漢軍這邊的時候,他是被派去守倉庫的。

在看倉庫的時候,韓信就展露了一些手段,採取前後倉門同開的方法,提高了當時部隊行軍的速度。

後來在一次事情中,韓信捲入進了一件案子之中。

這個案子是死罪,督辦的是夏侯嬰,一共是十三人。

十二個都砍了,到韓信這裡的時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