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可能,就會被大大壓低。
這也是後面宋朝軍隊弱的一個原因吧。
其次就是杯酒釋兵權這法子也是他想出來的。
前中期乾的還是不錯的,只是到了後面趙光義登基後,他幫趙光義掃除了很多政敵,誣陷忠良的事情沒少幹。
其次就是呂端,他的功績,就是讓宋真宗平穩的繼承了皇位,然後就然後了。
沒錯,就這麼一件事情。
倒是李沆這個有些名不見經傳的北宋丞相,是真的很厲害。
他是堅定的主戰派,在死之前,甚至都已經預判了宋朝後面的事情。
還一件件的留下了諫言,比如在遼國的問題上,他是堅決表示不能講和的。
一旦講和,以宋真宗的秉性,必定會開始走向荒唐。
哪怕就是暫時講和了,也要積極備戰,隨時準備再次開戰。
另外還要多多準備一些小事,什麼馬匪山賊的事情,不停的遞交給皇帝,不能讓宋真宗閒下來。
李沆那是和王旦說了很多,結果這王旦是一個字都沒聽進去。
李沆讓他準備些小事給皇帝,別讓宋真宗閒下來,結果王旦覺得這些小事不用麻煩皇帝。
於是,在停戰之後,宋真宗就飄了,先是把泰山的名頭搞臭。
然後又大興土木,大搞宮殿建設。
這會再勸已經是晚了,到這時候,王旦才後悔,但也只能說一句,李文靖真聖人也。
最後就是王安石,范仲淹,司馬光這三人了。
這三個的評價就有好有壞了。
范仲淹其實沒太多好說的,主要是王安石和司馬光這兩個對頭。
王安石變法,有人說這玩意足以讓大宋變成富國,變成強國。
也有人說,正因為他的變法,導致的靖康恥。
這兩種說法,好像都沒有太大的問題。
首先王安石變法的失敗,那是必然的,這一點基本沒有什麼逆轉的可能。
失敗的原因很簡單。
你看看他要變的都是些什麼。
均輸法、青苗法、市易法。
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
置將法、保甲法、保馬法
前六種利於民,後三種利於軍。
最後還有一部改科舉的法令。
十條法令,對百姓,對軍隊,都有好處,但是,對官員來說,那可就是割肉。
其中的青苗法,和方田均稅法,對朝野百官的影響最大。
青苗法,就是在荒年的時候,朝廷借錢給百姓,讓百姓能夠活下去。
看上去好像這玩意和官員之間沒有什麼衝突,但實際上,這衝突可就太大了。
古代地主最喜歡的是什麼?是兼併土地。
那要怎麼才能兼併土地?
當然是災年了,當然是要百姓活不下去了。
不得不找他們這些地主豪強借錢借糧過日子的時候,他們才好兼併土地不是。
但王安石這青苗法一出,借錢的一方成了朝廷,他們這些地主豪強可就撈不到好處了。
至於方田均稅法,那就更別說了,按田交稅,地主肯定就交的更多了。
這兩條法令,就相當於是斷了地主的一條財路,還要從地主身上吸一口血。
當時天下的大地主們,可都在朝堂上呢。
百官不反對王安石才是怪事,甚至連太后的孃家人,皇后的孃家人都出來阻擾了。
這宋神宗,也不是一個什麼強硬的君主。
見到有人阻攔,他就喊停。
然後王安石跟他講解一番之後,他又說對對對,是要這樣乾的,然後就再次重啟。
於是變法幾度中止,又幾度重啟。
國家富是變富了,可強卻沒怎麼變強。
甚至還因為這種反覆,讓軍隊實力都變弱了不少。
這才有人說,王安石變法,導致靖康恥的出現。
不過這話說的就有點喪良心了,王安石變法之前,宋朝都已經積貧積弱了。
變法之後,最少宋朝富饒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