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這樣,他才能真正的跟天下人說,西漢是真的沒落了。
他取代西漢,真的是上天選擇。
所以他登基之後,最先做的就是禍害四方蠻夷。
先是脅迫羌人把青海交出來,他在那裡設定了青海郡。
加上之前被他改名的北海,南海,西海三郡。
統稱四海。
另外,他將西域諸國,匈奴,高麗,南越等等諸侯國君主的稱號,降低了一級。
之前這些蠻夷都被大漢打服了,可雖是俯首稱臣,但人家還是國。
王莽卻想著直接將他們變成侯。
這裡面的問題是挺大的。
他們如果稱王的話,那對於大漢來說只是小弟。
可如果接受了封侯,那就是兒子了。
結果,那就是打唄。
這是王莽對外的態度。
而對內。
王莽就是恢復之前的周禮。
天下土地歸公,山川河流歸公,不許奴隸買賣。
鹽鐵官營,修改幣制。
加強律法,修改地名等等。
這玩意吧,那是實行又快又急,而且中間邏輯還有些衝突之處。
一時間,那是鬧的天下沸沸揚揚。
其實若是按照王莽改制完全執行的話,對於百姓來說,那是有好處的。
這一點是不能否認的。
可是,王莽的政令根本就通不下去。
他是怎麼當的皇帝?他特麼是依靠世家當的皇帝,他自己的王家,在之前就是天下最大的世家豪族了。
結果一上臺就想廢除世家利益?
所以他這個政令下去之後,百姓直接吃不起飯了,落草為寇者不知其數,什麼綠林軍,赤眉軍,呂母軍等等。
這還僅僅只是民間造反,劉氏諸侯造反的就更多了。
也就在同時期,天災又來了。
百姓日子那就更不好過了,結果就是造反的更多了。
三年的時間,王莽的這新朝亂成了一鍋粥。
王莽在這三年中,表現出來的能力,與他之前當權臣時表現出來的能力。
完全就不像是同一個人了。
王莽表現成這樣,真的是因為被奪舍了?
並不是,也並沒有。
他那屬實是被屬下人忽悠飄了。
屬下人讓他篡漢,他是真信了,也真篡位了。
結果,之前那些忽悠他的手下,那些幫他各種請命的屬下,一見王莽真敢篡位。
他們轉頭就走了,完全沒有一點想幫忙的意思。
孔休,新都國相,漢哀帝時期,孔休就是和王莽共事的,後期甚至可以說是王莽的鐵桿支持者了。
結果王莽篡漢後,孔休轉頭就走。
甚至在記載中,王莽請他當國師的時候,他是極其氣憤,甚至還嘔血稱病。。
另外還有大司空彭宣,王崇,光祿大夫龔勝,太中大夫邴漢等等一眾大官,在王莽篡位之後,直接辭官走了。
這些人,在王莽之前掌權的時候,能坐上這麼高的位置,那就不可能不是王莽一派的。
他們不但是王莽一派的,還是絕對的鐵桿。
可在王莽登基後,他們就和商量好了一樣,沒有絲毫留念的跑了。
這時候的王莽,那就跟被架在皇位上一樣了。
少了這麼多出謀劃策的人。
再加上篡位登基,想要留個好名聲就得有功績,就得四處征戰。
在這些事情之下,王莽的冷靜,早就消失不見了。
這年,也不過才公元11年。
而昆陽之戰的時候,已經是公元23年了。
天下已經崩的不成樣子了。
王莽在那時,早不復之前模樣,他的所謂四十萬大軍,也不過就是個笑話了。
但凡有點戰鬥力,也不至於在被劉秀擊潰一萬軍隊後,就四十萬大軍全散了吧。
注意,僅僅只是擊潰,也就是說劉秀可能只是殺了幾千人,就讓四十萬大軍做鳥獸散。
百分之一不到了傷亡率,就讓這崩盤了,可見戰力之差。
所以劉秀這人,運氣是玄乎了一點。
但和他對戰的王莽,那也真不算什麼氣運之子。
至於王莽,那也真不什麼穿越者。
他那就是沒篡位經驗,最後才導致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