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人家沒發跡之前,就已經見過世面了。
再加上他們身後,也有各自的家族,各自的勢力。
這種情況下,皇帝也就不會輕易就對他們動手。
扯遠了,殺功臣這事情肯定是不好的。
但那些被朱元璋殺的那些功臣,他們自身也確實過於跋扈了點。
其次就是殺官,特別是剝皮充草。
這麼說吧,到朱元璋後期,很多縣衙內站的皮草人,比衙役都多。
一個新來的縣令,上任第一件事,就是瞻仰他的前輩們。
在暴君這方面,老朱做得是很到位的。
即便是朱棣後面的瓜蔓抄,那都沒他殺的多。
當然,別管他怎麼殺官,只要大明沒崩,那就別說了。
再說老朱也不是亂殺,殺的還是以貪官為主。
不過大明前期的官員人家不貪點,是真活不下去了。
就那縣令來說,年俸祿是80石米,折算成銀子是45兩,換算成現在的錢,大概四萬左右。
看著是不少,但人家一個縣令,正七品的官員,也有一家人不是。
多了不說,就父母,妻子,他自己,這就是四個人了。
一年45兩的銀子,四個人吃喝,就得勒緊褲帶了,要是再生幾個娃,怎麼活?
這可是個縣令,手上握著一縣百姓活計的縣令。
拿這麼點工資,他自個都快養不活了,你指望他不貪?
橫向對比一下大唐的正七品,人家是25兩俸祿,75石糧食,額外還有19兩僕役費。
換算成現在的錢,大概是27萬。
差距有多大很清楚了。
還有就是寶鈔,這沒什麼好說的,反正也沒用多久就廢了。
只是這一舉動大大的降低了明王朝,在百姓心中的信用。
其次呢,就是影響較為深遠的。
一個宗室,一個戶籍,一個殉葬,以及最後的八股取士。
比如宗室方面,他弄了分封制還不甘心,又弄了一個皇族制度。
其實這就是老朱的小民思想做怪,才搞出來的。
分封制就不說了,這個雷他一死就炸了。
朱棣直接靖難,把他乖孫的江山直接搶了。
皇族制度,則是過了兩百多年,在崇禎手上才徹底炸開。
老朱家的人口發展速度,也遠遠超出了朱元璋自己的預料。
到大明後期的時候,萬曆年間的宗室成員已經超過十六萬了,要知道當時人口也就一個多億。
這些宗室成員,十歲開始吃俸祿,吃到死為止。
也就意味著當時大明幾百個百姓,就要供養一個皇族成員。
這可就埋了個大雷,這個雷就算崇禎時期不爆。
後面也一定會爆的,遲早的事,畢竟老朱家後期的人數太多了,都快成指數增長了。
闖王造反的時候,這些皇族都是他最好的糧倉。
每到一地,必屠皇族。
其次就是一個戶籍制度,這個制度是最壞的。
怎麼說呢,只能說還好沒傳下來,不然的話,參考一下三哥那邊的種姓制度吧。
老朱的戶籍制度再惡化一下,那就是種姓制度了。
匠戶子子孫孫都得是工匠, 軍戶子子孫孫都得參軍,民戶那就是生生世世都是民戶。
也就是咱們還有一個科舉制度撐著,不然的話,那就真成種姓制度了。
不過話說回來,這個制度其實對於古人來說,影響並不是很大。
古代手藝一類的本就是世代相傳,很多手藝那都是傳男不傳女的。
再加上人口流動本就不大,他弄不弄這戶籍制度,對整個社會的影響不算太大。
當然,埋沒人才那肯定也是埋沒了的。
比如一個生在醫籍的人,他就是沒有學醫的天賦。
就不是吃那碗飯的料,硬要學醫的話,最後的結果那就好不到哪裡去了。
至於活人殉葬,這就更別說了,這純純暴君行為,沒必要洗。
最後就是八股取士了。
這也是個大坑,科舉本來是條跳出框架的路,結果這八股取士又是一個更大的框架。
這一框套一框的,極大的約束了人的思想。
恩,最後還有一個禁海,一個皇明祖訓。
朱元璋的過都在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