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那就差不多就是用麻袋發錢,再發一套莊園了。
當時的魏人,怎麼可能不拼命成為魏武卒呢。
魏武卒的戰鬥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畢竟國家花了那麼多錢成立的部隊,要是不能打出像樣的成績,那這些待遇也是可能會被收回去的。
後面事實也證明了魏武卒的強大,五萬對戰五十萬,全勝!
就算這個資料中,秦軍的數量有些水分,但少勝多是必定的。
若是資料差得太遠的話。
大秦在統一之後,這一段記載他就留不下來。
不過話也說回來,這待遇,在當時那也就是魏國養的起。
當時三家分晉的時候,魏國可是拿了大頭的。
魏國拿下的那塊地盤,除了在戰略上的位置,不是太好,剛好處於大家的包圍之中,屬於四戰之地。
其他方面,那都是頂好的,不管的人數,還是國土面積。
亦或者是土地的肥沃程度,還有礦產資源之類的,比起另外兩家要好多了。
再加上李哩變法,又在魏國後面推了一下,這就導致那時期的魏國,說它是富的流油,都絲毫也不為過。
同時期的其他國家,是絕對養不起魏武卒的。
不過也得說魏國運氣好啊!
若不是一次遇到兩高手,一個變法,一個治軍,讓魏國在變富的同時,還變強了。
不然就他們那土地,那產出,妥妥就是一個戰國大糧倉。
要是魏國沒有魏武卒這把槍在手上,魏國在戰國時期,絕對是誰都想咬一口的存在。
........
不管吳起人品怎麼樣,也不管他到底有沒有殺妻求官。
但他在對國家的治理上,在戰國時期絕對是能排到前三的人物。
不論是治軍還是治國,那都是一等一的強人。
治軍能弄出來了當時依靠硬實力,橫掃天下的魏武卒。
變法能把廢了一百多年的申息之師再次帶出來。
說完魏武卒,那就得再提一下齊國技擊了。
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這兩戰那算是魏國和魏武卒的落幕之戰了。
兩戰之後,魏國失去了霸權,魏武卒也算徹底廢了,還加上大秦這個時候也崛起了。
魏國自此之後便一蹶不振了。
可這兩戰和魏武卒對戰的,都是齊國的技擊軍。
要知道在魏武卒如日中天的時候,這齊國的技擊軍,曾經可是被魏武卒打了個落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