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顧文萱和白景洲為即將到來的遠行忙忙碌碌時,顧文萱二叔顧永清和她二嬸林淑貞之間的氣氛卻是一日怪過一日。
林淑貞明顯有些神思不屬,但她什麼也沒有和顧家人說。沒說自己想跟著爹孃離開,也沒說自己要留下來。
顧永清是個心裡藏不住事兒的直性子,他在林淑貞翻出私房錢,打算也去買些土儀的那天晚上,直言不諱問了林淑貞一句,“你是不是也想跟著你爹你娘回老家去?”
回去了是不是就不會再回來了?就像之前離開了的那些流放過來的女眷一樣。
後面這兩句顧永清沒有說出口,但他臉上的痛苦、糾結卻已經說明了一切。
林淑貞這才注意到顧永清同樣情緒不對,她走過去坐到自己丈夫身邊,握著他的手柔聲解釋,“我沒有。我只是捨不得他們。”
林淑貞沒騙人,她確實沒打算跟著父母一起走。
在過去那些年,她曾不止一次暗暗慶幸,慶幸自己嫁進了顧家這樣一戶通情達理、樸實善良的人家。
雖然他們不懂琴棋書畫詩酒花茶,不懂首飾布料胭脂水粉,但她嫁進顧家的這些年,日子卻過得像在孃家時一樣舒心。
人生總有不足和遺憾,她嫁在這裡,有了新的家人、新的牽掛,便註定了沒辦法再跟著爹孃離開這裡。
或許往後餘生,她和爹孃都沒辦法再常常見面,她也沒辦法再過上幼時那種錦衣玉食的好日子,但就算如此,她也不後悔自己做了顧家的媳婦,也不會學某些流放過來、年齡到了嫁在當地的女人,在可以選擇離開的時候拋夫棄子。
她耐心跟顧永清解釋,“我是在京城出生的,對老家其實沒什麼印象。”
“我這些天心情不好,不是因為我想跟他們走,你和兩個孩子都在這裡,我可不捨得拋下你們跟其他人走。”
“但他們終歸是我的爹孃哥嫂和侄兒侄女,他們這一走,我這輩子怕是都很難再跟他們見面了,我如何能不難受?”
雖然她婆家這邊的人都很好,她就算沒了父母照拂,也不必擔心自己以後日子難熬,可就算如此,她也還是很捨不得自己的爹孃哥嫂和侄兒侄女。
林淑貞不厭其煩的自我剖白讓顧永清懸著的心落了地,他小心翼翼地把妻子攬進自己懷裡,“那咱們跟著文萱使勁兒掙錢,以後兒子們都長大了,能自立了,我就帶你去探望他們。”
他笨拙地安撫林淑貞,“三郎都已經十一了,頂多再有個年,他就能支稜起來頂門立戶了。到時候我就帶你去看望爹孃。”
林淑貞臉上有了笑容,她將頭靠在自己丈夫肩膀上,“那就這麼說定了。”
顧永清用力點頭,“我好好幹活兒,多多掙錢。”
出來端水洗漱,結果卻無意間聽了一會兒牆角的顧文萱:
行吧,看來包括她在內的顧家其他人,都不用再為二房的這兩口子擔心了。
繼顧文萱之後,李氏也在第二天時發現了自己二兒子、二兒媳之間的氛圍變化,老太太高興極了,偷摸兒在心裡接連唸了好幾聲佛。
在和顧老爺子商量之後,李氏大方地拿出二十兩銀子,讓林淑貞儘管多置辦一些當地土儀捎給老家的族人和親戚。
賈桂芝聽說之後,立馬也拿了十兩銀子給林淑貞,“多買些!”
林淑貞控制不住的紅了眼圈兒。
她知道,李氏老兩口和賈桂芝兩口子手裡其實都沒有多少銀錢,畢竟他們家才蓋完大宅子和皮蛋作坊,春耕期間他們也沒少添置、修補農具,而賈桂芝還要貼補孃家。
李氏和賈桂芝拿出這麼多錢給她,真的是已經在竭盡全力支援她了。
林淑貞沒拒絕,她笑著接受了來自婆母和大嫂的這份好意。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林淑貞因為做了女先生,教的課業還門類眾多,手頭存的現銀其實遠比李氏和賈桂芝多。
李氏早就知道今年春耕後林家人要回鄉,所以並沒有要林淑貞把束脩交公,而是直接讓她留著當私房錢了。
當時李氏是想著,無論林淑貞要不要跟著林家人離開,她手頭沒錢都不行。
林淑貞是個聰明姑娘,李氏沒有說出口的體貼和關懷她感受到了,心裡對自己婆婆自然是萬分感激的。
她在顧永清的陪同下,給老家的族人、親戚準備了一批當地土儀,然後將之交給林父林母。
林父林母是最早知道自己女兒不會離開白家村的人,早在去年他們搬到白家村避難之前,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