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拍拍自家孫女的手背,“你爺我們沒打算蓋太大的,就翻蓋一個和咱們現在這宅子差不離的就行。”
言下之意,不用顧文萱另外給錢了。
顧文萱搖頭,“那可不行,要蓋咱就蓋個寬敞氣派、能住下咱家好幾代人的。”
想想這事兒不是她一句兩句能說明白的,最重要的是她爺和她二叔二嬸現在都不在家,她說了這遍,後面怕不是還得再說第二遍,顧文萱想想都覺得很麻煩。
她對李氏和顧永明、賈桂芝道:“等我爺他們回來,這事兒我會找個時間和你們大夥兒仔細商量。總之,錢我來出,房子咱得往寬敞了蓋。”
顧永明等人拿她沒辦法,他們家這唯一的女娃兒自從拜師學藝開始,就一天更比一天有本事,一天更比一天有氣勢,她決定的事,到最後他們基本都會覺得很有道理,然後順理成章的作出妥協。
顧文萱只是安頓了顧永荷一家和林家人在白家村暫住,白景洲卻是直接找上白里正,請他幫忙給那位營繕大匠和他的家人落籍。
那位營繕大匠一家本是匠籍,但他年歲大了,精力體力都比不過從前了,他兒子又還沒有好利索,更是沒辦法接他的班。
他思來想去,最終還是決定不再去幹之前的那差事了。
他打算落戶白家村,這樣白景洲給他兒子治病會更方便。他兒子雖然還沒有好利索,但頭疼的症狀卻大大減輕了,最近已經不會抱著腦袋喊疼了。
至於以後靠什麼養家餬口,靠給人新蓋房子、修繕房子唄。
他一個營繕大匠,就算老了些,所掌握的經驗和技術也足夠他在柳林鎮周邊靠著做這些小活兒混口飯吃了。
這老爺子是之前給他們建造避難所的,人家雖然命苦了些,但卻是有真本事的,他願意落戶白家村,顧文萱和白景洲只有舉雙手歡迎的份兒。
除了他們這些人,要等穆翰之來接才能回去的穆靖之和他娘也暫時住在了白家村。顧文萱之前買的空宅子,白景洲挑了個有前後院、能讓他們主僕四人一起住進去的用來安置他們。
那宅子離顧文萱家還近,很方便顧文萱保護他們,唯一的不好就是房屋陳舊,到處都透著一股子荒涼破敗的淒涼感。
尤其現在還是冬天,他們就是想提前好好佈置一下,讓那宅子看起來生機勃勃都沒那條件。
穆靖之和他娘都是沒挑剔這些,對他們來說,如果忽略掉這宅子的木門木窗上那因為風雨侵蝕留下的斑駁痕跡,這宅子其實比他們在避難所時住的要舒服很多。
別的不說,光是屋子足夠高大寬敞、院子有正經八百的院牆這兩點,就已經足夠穆靖之和他娘感到開心了。
他們住慣了深宅大院,那種只用簡單籬笆牆圍起來的小院子,他們住著是真的各種沒有安全感。
穆家人不挑剔,顧文萱和白景洲就也放了心。
安排好這些和他們關係親近的人,顧文萱和白景洲開始逐個走訪他們名下產業。
那些被破壞的宅子、鋪子等,他們得找人幫忙修繕,丟失的傢什,他們也得有計劃地重新添置。
回到莊子的莊戶們,有極少數人,家中房屋也已經損壞到完全無法住人的程度。這些人顧文萱和白景洲直接讓他們住進了莊子附帶的,原本屬於莊子主家的大宅子裡頭。
等到明年開春,顧文萱和白景洲會請那位營繕大匠幫忙,給顧文萱家、白景洲家、莊戶們、匪寨倖存者們分別蓋房。
除了安置這些人,顧文萱他們還要清點、處置他們囤的那批物資。
這場戰爭結束的比顧文萱和白景洲預料的快,他們事先囤的糧食等物,迄今為止只消耗了約莫三分之一,亂世就已經隨著這場戰爭的終結而徹底終結了。
這是好事兒,顧文萱和白景洲高興之餘,也沒忘了給那些東西找個去處。
和白家村諸人一起搬回修繕、清理完畢的村子後,顧文萱和白景洲分別向自家長輩提出,“臘八節我們想多煮一些甜粥分給大夥兒。”
他們告訴自家長輩,他們囤的糧食還剩了約莫三分之二,他們不打算靠這個賺錢,所以打算把其中的絕大部分都拿出來做善事。
不僅白家村這邊,鎮上、縣城,他們都有善事想做。
兩家長輩窮慣了,乍一聽難免心疼,但他們卻並沒有阻止自家孩子去做這件事,不僅沒有阻止,在白景洲和顧文萱提出,要讓自家弟弟妹妹也參與進來時,他們也都爽快地答應下來了。
不過李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