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挑水。水挑回來之後,倪瓚問童子:你挑水的時候,哪個桶放在身前?哪個桶在身後?身前桶裡的水,可以用來煎茶;身後桶裡的水,就當洗腳水吧!
眾人聽了這件事,都不是很理解,問倪瓚為什麼?倪瓚回答:前者無濁氣,故用煎茶。後者或為洩氣所穢,故以為濯足之用耳。原來是怕童子在路上消化不良,放屁燻到後桶中的水。
某日留一位朋友在家住宿,又生怕他玷汙窗明几淨的家,遂整夜蹲守在房間門口竊聽。
偏偏這位朋友咳嗽一聲,被倪瓚聽見。到了早晨,朋友離開,倪瓚便命令家童在家中各處尋找,一定要找出那位朋友把咳出的痰吐在哪裡。
家童找半天沒找到,便在庭院裡隨便撿片樹葉,指著上面被露水浸染的痕跡說:找到了這是痰痕。倪瓚便讓家童把樹葉剪碎,扔到好幾裡地之外。
眾人聽完面面相覷,不知道說什麼好!聞一鳴笑道:“他的潔癖如此之深,對男女之事更是深惡痛絕,一輩子沒有娶妻。可是朋友們一道聚會,難免要請幾個歌姬來助興。”
“歌姬趙買兒一度很受倪瓚的寵愛,去家中過夜。到家裡,倪瓚的潔癖又開始發作,先讓趙買兒去洗澡。洗完澡後,在趙買兒身上摸摸,覺得洗得不乾淨,便命令趙買兒,再去洗一遍。”
洗完回來,倪瓚又摸摸,好像還是不乾淨,再去洗一遍。
再去洗一遍。
再去洗。
再洗。
洗……
終於,倪瓚下令:現在不用洗了。
怎麼了?
天亮了,你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