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打眼!(2 / 2)

小說:鼻尖上的寶藏 作者:雅玩居士

皇家御窯廠的工匠,手藝精湛,而且家中也頗多收藏。

在歷史上,工匠藝人雖然手中掌握著精湛的技藝,但是社會地位卻算不上多高,僅比下九流好那麼一點。子女不能讀書,更不能考科舉做官,只能世世代代,父死子繼,做一個手藝匠人。

因此這些人一般也不是什麼富貴之家,守著窯廠,難免監守自盜。偷拿點瓷器出去賣,補貼家用。而作為皇家御窯廠的匠人,所偷竊的瓷器自然也是皇家貢品。當然他們不會拿那些完美無缺的貢瓷,僅僅是那些稍有瑕疵,被下令銷燬的瓷器就夠他們受用無窮。

當然這些貢瓷目標太大,不太好出手,所以很多都在一些窯工手中留了下來,甚至作為傳家寶存在。

後來這個高家收藏有珍品瓷器的訊息傳到島國人耳朵裡,很快軍隊便找上了門,用這個高姓家人的性命相威脅,強行索要這些瓷器。

不過這些祖宗留下的瓷器價值千金,高姓工匠自然不願意把這些祖宗冒著性命危險留下來的傳家寶就這麼白白交給侵略者。但是家人的性命又不能不救,左思右想之下,此人便想出作假的辦法。

他仗著祖輩傳下來的燒窯和制瓷工藝,結果此人燒製出來的仿品與真品幾乎一般無二,再請人做舊一番後,便把這批假的瓷器交給島國人。不僅保住了祖宗傳下來的寶貝,而且也救下家人的性命,免除一場大劫。

此人還有些狹義心腸,當跟他相熟的朋友也遇到這種情況後,他也沒有藏私,偷偷的把這方法傳出去。後來大家口口相傳,受此恩惠的人也變得越來越多,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好辦法。

剛開始還只在這些手藝精湛的皇家制瓷匠人口中流傳的辦法,也慢慢的傳到當時的書畫界和收藏界。甚至當時鼎鼎大名的國畫大師齊白石、徐悲鴻、林風眠等都沿用此道,保住大量的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

至於在作品上留下暗記是規矩,有本事的人,一般自視甚高。再加上製造這些贗品的時候,為能夠瞞住侵略者,保住家人性命。所以儘管是製造贗品,但是大家都格外的用心,做出來的東西自然是精品中的精品。這麼好的東西,肯定要留下點記號,方便日後鑑定。

“先生請看這裡!”

吳掌櫃用手指著圖中一處毫不起眼的細節,落葉中有個暗記,是個郭字。

“這些有‘郭’字暗記的作品出自鼎鼎大名的民國收藏大家,郭葆昌。”

“哦?居然是他!”聞一鳴有些吃驚,郭葆昌可是民國收藏大師,地位跟六大收藏家不相上下,只不過為人低調,書畫收藏水平堪比張伯駒。

別號觶齋主人,精於古物鑑別,對瓷器尤有特識,因此得以在1915年至1916年初為大總統燒製四萬多件洪憲御瓷。

當時外國鉅富常去他家觀賞和收買瓷器,出賣給外國人的瓷器,大多數都是贗品,都是他自己仿古而成。

每次向洋人出售瓷器,常常託稱瓷器是別人所有,他只是作為鑑賞家予以推薦。附庸風雅的金髮碧眼,往往欣然付出美元英磅,滿意而去。郭葆昌曾說:賺錢要賺洋人錢,不能坑自己人!

聞一鳴聽完肅然起敬,再看這張高仿有種特別感覺,吳掌櫃笑道:“郭葆昌的瓷器收藏極負盛名。齋名之所以號“觶齋”,是因其收藏一件價值巨昂的青銅觶。他出過《觶齋瓷器圖譜》,收錄有畢生珍藏名貴瓷器三百餘件,其中不僅有罕見的宋元瓷,也有連故宮都沒有的清官窯移棲耳尊。”

“由於郭葆昌在瓷器上的精深造詣,後被任命為故宮博物院的瓷器館館長。與瓷器收藏相比,他的字畫收藏有過之而無不及,與民國四公子張伯駒齊名,藏多為清宮流傳有緒的舊藏。”

“最有名的莫過於乾隆三希堂中的二希:王珣的《伯遠帖》和王獻之的《中秋帖》,可見他的實力。”

聞一鳴終於明白前因後果,問道:“吳歷的採茶圖應該就是當年的高仿之一?那現在……”

“這就是我今天請先生您來的原因!”

吳掌櫃長嘆口氣,解釋道:“其實我當年找到高仿者,他居然就是郭氏後人,手裡不但有很多愛國高仿,自己也是此道高手,瓷器字畫無一不精,仿古水平前所未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