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虎丘劍池(1 / 2)

小說:鼻尖上的寶藏 作者:雅玩居士

這次收穫很大,最滿意得到返魂香,雖然陳氏香譜有所記載,但能得到漢代實物更有研究價值,聞一鳴打算回去休息幾天,閉關仔細分析。

眾人繼續南下,來到虎丘,位於姑蘇城西北角,距市中心5公里,2500多年悠久歷史,素有吳中第一名勝的美譽,當時吳王闔閭在此修城建都。

“這就是虎丘劍池?”

看著四個筆力遒勁的大字,為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所書,題刻於別有洞天的圓洞旁邊。進入洞門,池寒生寒氣,空山劍氣深,氣象為之一變。

兩壁陡峭的石崖,拔地而起,鎖住一池綠水。右崖左壁有篆文劍池二字,相傳乃東晉書聖王羲之所書。池形狹長,南稍寬而北微窄,頗似一把平放著的寶劍。有人認為這就是劍池得名的原因,但更多人認為其得名來源於一個傳說。

“闔閭生前愛劍,下葬時以很多寶劍陪葬,故稱劍池。”聞一鳴抬起頭,看著遠方道:“葬於國之西北,穿土為山,積壤為丘,發王郡之士十萬人,共治十里。”

“使象摙土鑿池,四周水深丈餘。桐槨三重,澒為池。池廣六十步,黃金珠玉為鳧雁,扁褚之劍,三千在焉。葬三日,金精上揚,化為白虎踞墳。”

繼續往前走,眼前是一塊巨石,由西南向東北傾斜的磐陀石,呈紫絳色,平坦如砥,寬達數畝,高下如用刀斧削成,非常罕見。

站在整體地盤非常狹小的虎丘山,霍地鋪開如此寬廣的巨石,舉目之間令人頓感境界開闊,氣勢宏偉。真乃神來之筆,點活虎丘景觀小中見大的特點。

從高處俯視,千人石又像一個巨大淺盆的底部,周圍錯落有致地分佈了許多景點,其東北池壑幽深,濃蔭如蓋,由北到西,亭臺樓閣起伏迤邐,近看劍池,仰望古塔,自然和諧。

“這石頭上的紫紅色,傳說都是活人之血所染!”

聞一鳴指了指地上的斑斑血色,感嘆道:“吳王闔閭死後,其子夫差為他在虎丘山上營造陵墓。竣工後,夫差和姦臣伯嚭害怕工匠們日後洩露機關,便把一千多名工匠騙至此處,灌醉後全部殺害。”

“一時鮮血四處流淌,滲入石中,日久便漬化成暗紫色的斑駁印痕,永不消褪。每逢陰雨天,顏色轉為殷紅,顯得更為耀眼,這就是千人石的由來。”

“吳國滅亡後的數百年間,越王勾踐、秦始皇、東吳孫權,曾先後來此探寶求劍,結果都一無所獲,徒勞而返。”

“很多人認為,劍池是為掩護吳王墓而設計開鑿,墓的後門很可能存在某種秘密。”

突然想起什麼笑道:“如果不是咱們無意找到魚腸劍,不少人還以為它跟其他上千把神兵利器作為隨葬品,被埋在這虎丘劍池下面!”

明正德六年,當時姑蘇城大旱,劍池水乾。此時恰逢當世才子唐伯虎和王鏊等人路經此地遊玩,機緣巧合之下竟在已然水乾的劍池底發現一個石洞,而且還在洞內撿到人的頭蓋骨。

唐伯虎乃是當世大才,隨即認定此處就是吳王闔閭墓,就在唐伯虎帶領眾人還要繼續向洞內探索之時,卻被趕來的當地官員制止。

當地官員認為這是先王聖賢之墓,況上有虎丘塔鎮壓,下有劍池水浮托,如果輕動恐有不祥。唐伯虎眾人無奈,只得停止。當地官員隨後又派人將石洞口用劍池底的石頭重新封砌。

放出金寶,巡視一圈沒有發現,其實就算是有也不能挖掘,這裡是文物保護單位,聞一鳴只是來碰碰運氣罷了。

不過眾人沒有離開,而是趕往城外,按照焦老九的追蹤,清末焦四聽聞有高手盜挖當地很多戰國大墓,後來都不知所蹤,範圍就在附近。

“這難道是……”

聞一鳴雙手接過寒光閃閃的寶劍,看著上面兩個篆字,興奮道:“五大蓋世名劍,湛盧!”

《莊子?說劍》記載:劍分庶人之劍、諸侯之劍和天子之劍,湛盧算得上諸侯之劍。

湛盧是把劍,更是一隻眼睛。

春秋時期湛字有澄清、明亮、厚重的意思;盧字有著純黑、眼睛、勝利的涵義。二字組合起來,這把通體黑色、渾然無跡的長劍讓人感到的不是它的鋒利,而是它的寬厚和慈祥。

它就象上蒼一隻目光深邃、明察秋毫的黑色的眼睛,注視著君王、諸侯的一舉一動。

君有道,劍在側,國興旺。

君無道,劍飛棄,國破敗。

越王命歐冶子鑄劍,歐冶子帶妻子朱氏、女兒莫邪和女婿干將,到名山大川遍尋適宜鑄劍之處。當他們見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