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就是點金銀器,沒有太大價值,這次收穫不多,大家有些意欲未盡,繼續找。
“這次的目標很狂,黃巢,真正盜墓狂人!”
“他出身鹽商家庭,善於騎射,粗通筆墨,進士不第。適逢關東大旱,官吏還要催繳租稅,百姓走投無路,便聚集黃巢周圍,與唐廷官吏進行過多次武裝衝突。”
“由於他的人格魅力和膽識,最終取代王仙芝而成為這場大起義的總領袖,起義摧毀腐朽的李唐王朝,推動社會進步。”
“雖然黃巢軍隊前期對外宣傳,整眾而行,不剽財貨,可他號稱40萬大軍的糧餉從何而來?所以盜墓掘寶應該是收斂財路的主要來源。”
“所以他便成為盜墓史上有名的狂人,而且盜掘物件都是重量級的。一是效法項羽,掘秦始皇陵;二是學赤眉軍董卓,掘漢武帝劉徹的茂陵;三是掘武則天與李治的合葬墓乾陵,非皇陵而不盜,牛氣哄哄!”
大家聽完很興奮,宰大戶才有感覺,一路來到鄂北,公元884年剛剛建立的大齊政權在唐末大將軍李克的鐵騎下慘拜而歸,黃巢知大勢已去,利用與自己相像的部下人頭偽裝自殺,騙過大將軍李克。帶著800近衛軍及寶藏從沿海繞進大別山腹地最深處的大旗嶺。
因黃巢起義導致唐朝的垮臺,天下群雄四起,也沒人繼續追討,所以他在這茫茫的森林中平安度過兩年。
連年的征戰導致黃巢病蒺而終,其部將請來當時的五祖廟惠雲法師為黃巢秘密超度,因黃巢殺氣太重,兵敗後怨氣重。惠雲特命兵員挖地十二尺建石墓埋葬,並將大齊的所有建制檔案,與隨身器物陪葬,埋在秘密地方。
“爬山!”
眾人下車開始爬山,在大旗嶺正後方有一高峰,仰天峰,背後有一杜鵑谷因常年開放杜鵑花而得名。
在杜鵑古龐大的石壁中間有一深不可測的洞,傳說是黃巢藏寶之地,歷代都有人進入探寶,都有去無回。
當地將其視為神洞,又見其內有神獸,每年乾旱都要到此求雨而且很靈驗。戰亂時期有軍隊在此建基地,據說挖到寶,後來軍隊撤走,下落不明。
聞一鳴對這次尋寶很期待,黃巢可是狂人,秦始皇陵都敢動,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漢墓,特別是漢武帝劉徹的茂陵,地宮內充滿大量稀世珍寶。
《漢書?貢禹傳》雲:武帝棄天下,霍光專事,妄多藏金錢財物,鳥獸魚鱉牛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盡瘞藏之。
“先生,有大發現!”
這次金寶反應很快,眾人在小樹林開挖,黑虎興奮大叫著,幾個人費力搬出寶箱,居然是純金打造!
“難怪金寶如此興奮,竟然是金寶箱!”
聞一鳴看著黃金寶箱,不愧是黃巢,直接用黃金裝寶貝,霸氣!
“《老子》2卷、《太上紫文》13卷、《靈躋經》6卷、《太素中脂經》6卷、《天柱經》9卷、《六龍步元文》7卷、《馬皇受真術》4卷。”
聞一鳴開啟了其中一卷竹簡,只見上面赫然刻著御書二字,難道這些都是漢武帝當年讀過的書?
先收起來,這些也是好東西,說不定能在獵寶會給道門中人交易,畢竟是傳承兩千年的道書,說不定有什麼神奇之處。
“鎏金鋈銀銅竹節燻爐!”
從箱子裡拿出金光閃閃的高柄竹節豆形,蓋如博山,通體鎏金鋈銀,圈足底盤透雕兩蟠龍,均以頭承托盤腹。
盤腹下部有十組三角形,內雕飾蟠龍紋,龍首回顧,龍身從波濤中騰出,線條流暢,造型奇妙。
“這才是博山爐的祖宗!”
聞一鳴興奮道:“竹節燻爐的爐蓋形似多層山巒,雲霧縹緲,再加以金銀勾勒,宛如一副秀美的山景。青煙嫋嫋飄出,繚繞爐體,有種山景朦朧,群山靈動的效果,彷彿是傳說中的海上博山,所以後世稱為博山爐。”
漢朝封建帝王為求得長生不老之術,大都信奉方士神仙之說,博山爐就是在這種風氣影響下產生的,並在漢代廣為流行。
省博物館也有一個同型別的鎏金博山爐,乃鎮館之寶,一級文物。對於自己的香道展廳來說更重要,這可是博山爐的祖宗。
“四神紋玉輔首!”
又拿出一塊灰綠色,下有凸鈕,四角略弧圓,分別碾琢其時流行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像。
下方以環鈕為鼻樑,上連粗眉和暴起雙眼,形成大獸面,下緣則以八條豎紋勾勒出寬大的排牙。圖案化的形象莊嚴凝重,工藝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