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入地眼(1 / 2)

小說:鼻尖上的寶藏 作者:雅玩居士

“七竅玲瓏心的比干?”

眾人十分吃驚,封神榜都看過,忠心耿耿的比干家喻戶曉,紛紛期待下文。

x

“比干被害後,紂王還要將其滿門抄斬,比干的夫人陳氏當時身懷六甲,被同情比干計程車兵偷偷地放出來,在附近山林裡生下比干的遺腹子。”

聞一鳴看著飛刀,笑道:“我記得你姓林?紂王追兵趕到後,查問孩子姓氏,陳氏急中生智,指林為姓,躲過這次劫難,林氏由此起脈。周武王滅商建周後,為比干封墓,正式賜比干的兒子為林姓,賜名為堅,封河清公。所以林堅就是林姓的始祖,比干成林姓的太始祖。”

“傳說比干墓有件稀世珍寶,算得上是天下第一。那就是周武王派人專門為比干墓鑄造的銅盤墓誌銘。”

“據說這面墓誌銘十分奇特,銅盤正面是十六個字前崗後道,左林右泉,萬世之寧,此焉是寶。”

“銅盤背面是一面鏡子,傳說每年中秋月圓,用雞皮把鏡面打磨光滑,對著月光看,就能看到比干頭像,比干在鏡子裡還能與外面的人說話。也正是因為這面墓誌銘,比干墓才被李朝孺盜劫。”

“李朝孺聽到這個訊息心潮澎湃,倘若能把比干墓誌銘弄到手,那以後升官發財就不用愁。他盜寶心切,馬上就帶領著手下計程車兵即刻前往比干陵墓。”

“墓葬被挖開,露出棺槨,李朝孺早已忘卻對死人的恐懼,趕緊命令士兵將棺槨開啟。士兵們七手八腳就把比干的棺槨撬開。經過長時間的仔細尋找,還真沒有辜負李朝孺的煞費苦心,真找到那塊傳說中的墓誌銘。”

“李朝孺接過墓誌銘十分驚喜,埋藏2000年的墓誌銘,只是鏡面上蒙一層薄薄的灰塵。趕忙拿出隨身帶來的雞皮,用勁兒把鏡面擦得乾乾淨淨。”

“然後找到月光較好的地方,把鏡面慢慢地向月光對著看。果真見到一個鬚髮皆白、胸前鮮血淋淋的影子!”

只聽一聲斷喝從鏡子裡傳了出來:“大膽!什麼人竟敢盜掘我的陵墓。”

“真的假的?”

“不會吧?難道是比干的鬼魂!”

眾人七嘴八舌,聞一鳴擺擺手,笑道:“李朝孺被這突如其來的聲音嚇得癱倒在地,好一會兒才緩過神來。命令士兵把那銅盤鏡面朝下收進預先準備好的盒子裡。”

“為避邪還用大紅布把盒子包起來,帶著所有隨葬品離開。沒過幾個月,比干墓被盜的訊息傳出來。為掩蓋自己的罪行,他又想出一個惡毒的主意栽贓。”

“從街上抓來一個潑皮無賴,因賭博而蕩盡家產,正在街市上賣最後一件祖傳寶物。李朝孺預先派人把那個盒子藏在潑皮家裡,誣陷他的家傳寶物是盜墓所得,然後屈打成招,企圖瞞天過海。”

“然後名正言順地把銅盤墓誌銘收繳上來,並獻給宋徽宗,龍顏大悅,升官發財,最後寶物隨著亡國不知所蹤。”

其他人聽完群情激奮,今天了不得,居然要找封神榜里人物的寶貝?紛紛挽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

“別急,我還沒說完,盯上這裡寶貝不止一個!”

“投降金國,被扶持當上偽皇帝的劉豫,才是宋皇陵最大的千古罪人。他遷都汴京後,為滿足自己攫取珍寶的貪慾,假以淘沙之名,大肆毀掘附近陵墓。”

“某天從手下士兵手中得到一隻水晶寶碗,愛不釋手,得知出自宋哲宗的永泰陵,命令心腹惡棍劉從善前去掘陵取寶。”

“為掩人耳目,劉豫特封劉從善為中原淘沙官,名正言順地發兵赴鞏縣對宋陵下手。劉從善率兵掘開哲宗永泰陵後,將陵內所隨葬的珍寶洗劫一空。”

“這還不算完,還讓士兵開啟棺槨,將哲宗的屍骨暴棄於陵外荒野。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聽說前朝帝陵遭此浩劫,一腔男兒的血氣凝於筆端,憤然寫下悲愴已極的詩作。”

“近聞索虜自相殘,秋風撫劍淚瀾。雒陽八陵那忍說,玉座塵昏松柏寒。”

“劉豫盜墓很有一套,小墓採用目前考古界常用的大揭頂,完全把墓刨出來。大墓則從陵臺一側挖洞,撬開墓頂券石,縋繩而下。場面熱鬧,陵區內到處都是盜墓計程車兵,跟考古沒有區別。”

眾人來到距離陵墓很遠的山林,突然金寶有反應,趕緊下車,直奔目的地。

“隋代鑲金玉杯!”

箱子開啟,寶物重現,第一個就是晶瑩剔透的玉杯,上等白玉雕琢而成,通體光潔無紋,其柔和的光澤、溫潤的玉質,凝練的造型使得這件小小的器物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