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美人茶(1300加更)(1 / 2)

小說:鼻尖上的寶藏 作者:雅玩居士

轉眼到週末,凌天成開車接上聞一鳴,兩人來到四海樓,胡建民隨後趕到,四人聚首,嚴四海主持茶席,大家開始品茶聊天。

“來,來,大家嚐嚐這爐茶,看看有什麼不同?”

茶海上煮著三把老鐵壺,嚴四海提起一把,拿出兩把紫砂壺,放進同一種龍井,邊注水邊道:“同樣的茶,養差不多的紫砂壺,只是水不同,今天咱們品一品,看看古人爭論千年的水如何不同!”

倒滿水,蓋好壺蓋,嚴四海笑道:“擇水難不難?古人把此事搞得十分複雜,光研究水的專著就好幾部,更不可思議的是水的等次自唐至清爭論上千年還無結論。”

“究竟什麼水宜茶?一般人贊同陸羽的觀點: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這是以水源分類,還要加上天上落下的雨水、雪水,還有現在的自來水,蒸餾水,何種為佳?”

凌天成聽完,靈機一動道:“什麼水最好我不知道,可現在由於工業汙染,所謂的揚子江心水,肯定沒資格再充當水狀元了吧?”

一句話眾人鬨堂大笑,嚴四海笑道:“茶人如此重視水質,可真水又不是隨處可汲,於是一門特殊服務行業,運水業應運而生。”

“此業始於明代,明人李日華寫有運泉約,說明雙方買賣宜茶泉水的交易情況,並以此為憑。這是專為飲茶者服務的行業。”

“這一古老行業在內地今不復存,但在寶島至今還有操此業者,多是茶藝館購買,5加侖一桶的泉水時價5070元臺幣。運泉人一要會找泉,二要會品水。他們的經驗是遠離人煙、水溫冬暖夏涼、甘而不寒的泉水最佳。”

“用這樣的泉水烹茶,茶味發揮好,茶水口感好,不咬舌,無澀感。同一口泉,秋季最佳。而且據說全年以端午節11時45分到12時15分取的午時水最佳,可經年不壞,賣價亦高平時一倍。”

“早年江南集鎮上最常見的,便是茶館和茶客。”嚴四海悠然道:“茶館裡可以品茗吃早點,可以議事、敘誼、談生意,或者什麼也不做,泡茶館只是每天的習慣。”

“其實茶館裡的場景,最能折射出茶的內涵。堂倌肩搭毛巾手提長嘴銅壺,迂迴應酬,迴圈往復輪番給茶客續水,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嘴快腿快手快,方能照應周全。”

“只要有人招呼,堂倌應聲而至,立身一定距離外,右手揭開茶壺蓋,左手拎高銅壺,長長的壺嘴先在空中劃個圈,然後衝下一點、二點、三點,熱騰騰的沸水注滿茶壺,桌上滴水不落,行話叫鳳凰三點頭,堪稱一絕。”

“那些氣定神閒的老茶客,茶斟上來,端杯聞一聞,輕輕呷上一口,卻並不急於嚥下,而是閉上雙眼,含在口中,盡心去融入彼此……”

老爺子幾句話在眾人眼前描繪出一幅江南水鄉悠閒自得的場景,江南人愛茶,茶在他們眼中是神聖的,會品茶都是有涵養之人。

“江南茶意裡,又總是蘊繞著古鎮的氣息。猶記得那年的梅雨初夏,我流連在太湖邊的古鎮南潯和震澤,因為雨,走進了一家茶館,倚花窗而坐,要壺碧螺春,伴著氤氳的茶香,凝望河對岸薄煙空靈的亭臺樓榭,細細啜飲。”

“雨打簷瓦,傳入耳中盡是平平仄仄。忽然有兩個旗袍女子抱著琵琶走到廳堂裡一張桌前坐下,曼妙的評彈聲悠然而起,伴著咿咿呀呀的唱,吳儂軟語雖聽不太懂,但音調婉轉悅耳。”

“那一刻分明感覺到,正是茶,賦予了江南特有的內涵與靈性,一如扮靚了女人婀娜身姿的絲綢旗袍。半個下午,我就坐在那窗下,看傍水人家,看矮簷窗,綠蔭掩映,石階宛在水中央。”

“迭影交錯裡,倏然間悠悠搖出一艘小船來,白衫黑褲的船孃,腰肢款擺,盈盈地船尾把櫓輕剪漣漪,咿呀聲彌散在清香久遠的絃音唱韻裡。”

“連續兩壺水,綠色的碧螺春被傾情浸泡,看不見輪迴卻兀自在輪迴。茶水清碧微黃,苦澀中帶著馥郁的蘭氣,繞齒三匝的回味裡,猶如一縷清風吹過林間,自有一絲淡淡的朦朧,和一抹幽幽的寧靜。”

老爺子無比感嘆道:“江南的茶,真的就如婉約女子,低眉斂笑,容顏恬淡,膚如凝脂,手如柔荑,曼妙柔情,總給人千迴百轉欲說還休的滋味。梅雨江南,一壺喝不盡的碧螺春,一簾永遠走不出的幽夢……”

這番話勾起眾人無限聯想,胡建民笑道:“江南的名茶,除了產自鳥語花香的太湖之東山島的碧螺春,還有西湖的龍井和黃山的毛峰。”

“如果說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名於世的龍井透著從容和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