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套?”
凌天成第一眼看見最上面的玉器,眼前這套白玉籽料文房晶瑩剔透,有筆山,鎮紙一對,硯臺,印章,臂擱,水呈,筆桿一共八件。雲龍紋淺浮雕,陽文篆刻乾隆御製,霸氣十足!
“不愧是皇室御製,就連盒子都是上好的紫檀,可惜少了一個銅釦。”
“漆盒有乾隆乙未年重灌的落款,裝飾雙龍戲珠紋飾,上好的錦繡。墨為葵花形,通體漆黑如玉,堅硬如鐵,為了防潮還加了漆皮。”
凌天成研究著,感嘆皇家做工的精細程度,金漆刻著御墨山水清音,淵映齋珍藏。
他小心的拿起每件文房,不同形狀,不同用途,巧奪天工,精美之極。
然後開啟漆盒,竟然全是硯臺,足足有六方!
“紀曉嵐的半邊山端硯,有銘文,此葛山蔡學士所贈也,喜而識之,不忘……”
“雖非硯,著錄於閱微草堂硯譜第三十六方,是他的自用硯臺……”
凌天成拿起最後一塊硯臺,激動道:“這難道就是大名鼎鼎的紫雲硯,比雖非硯更珍貴,排名第六!”
李同富笑道:“正是紫雲硯,清代第一才子紀曉嵐,學富五車,更是大家,一生嗜硯成癖,將其書齋命名為九十九硯齋,所藏多為古硯名品。”
“他每次得到佳硯,都會約桂馥、伊秉綬等書法名家一同賞玩品評,並題詩硯上。他與時任宰相的劉墉更是志趣相投,不但詩文唱和,而且相互贈硯甚至攘奪。紀曉嵐在一硯銘中風趣地寫道:城內多少貴人居,歌舞繁華錦不如。誰見空齋評硯史,白頭相對兩尚書。”
“他晚年將所藏古硯拓編成《閱微草堂硯譜》,特把乾隆嘉慶兩位皇帝的三方賜硯列於硯譜之首,他對這幾方硯極為珍重,勒銘囑子子孫孫世寶用之。”
“紫雲硯,我記得應該是存世量僅為八塊!寶島翦淞閣閣主黃玄龍有塊紫雲,這是第二塊。”
聞一鳴看著滿桌的筆墨紙硯,御用四寶,賞心悅目。難怪乾隆老兒喜歡這些,放在書桌上就是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