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012(3 / 4)

擅動景,但沒人想到他會將本事用在這個場合。

這張展開的畫卷之上,勾勒出的正是一派春耕景象。

四野景物許是早先一步繪製完成的,墨跡早已乾透,到了籍田禮成,中央的留白也被盡數填補。

於是,為祭禮而匯聚之人,都以異常生動的筆觸被刻畫在其上。

這張畫,縱然比不得數月嘔心瀝血之作,卻也著實是一張精心所繪的成品!

形形色色映目,連李治都忍不住朝前走出了一步。

只見那畫卷之上——

天子舉樽祭地,雖面目模糊,卻意興飛揚。

昭儀伴駕,儀態端方,似在舉目遠望。

眾臣或是指地商議,或是瓜分三牲,或是接下今年春耕新詔。

參與籍田的百姓更是不吝墨筆地畫在其中,身在其中的幼童與少年人,竟是憑空為這一幕場景增添了幾分春日生機。

而到了畫面的邊角,還有個被抱在懷中的幼童搖動著草編鋤頭。

……

眼見畫中景象,人群之中有一瞬的沉寂。

過了好一會兒,才不知在何處傳出一聲感慨“好畫啊……”

……

真是好畫!還是一張放在了合適時機與場地的好畫。

稍有點政治頭腦的人都不難看出這一點。

若將其放在長安街頭,不過市井鮮活而已,可放在此地,便成了點睛之筆。

那麼與其說是好畫,倒不如說是——

好一個韓王!

毫無疑問,這是一副經由過藝術加工的畫卷。

韓王李元嘉巧妙將籍田禮中的不同流程,同時落在了畫卷上。

但已見過今日景象的人,哪怕是身居其中的史官,也無法說其中有何處作偽。

而這樣的一幅畫敬獻於天子面前,何止是將天子出行的場面落於紙上,更是一種無聲的歌功頌德之舉。

他宛然是在為天子記功!

但風光的哪隻是畫面中心的天子呢?

這幅傳閱於眾人之間的畫作,更是讓李元嘉當即成了另一位風光醒目的人物。

以至於一點也不奇怪的是,李治在嘉獎完畢了負責籍田禮的岐州官員後,還專門將李元嘉給叫了出來。

“十一郎……他只怕是要得勢了。”李元裕嘖了嘖舌,也聽不出這話中有沒有羨慕的意思。

反正,李元嘉已經走在李治的身邊了。

------

“說來,我也有多時未與皇叔閒談了。”

李治下達了籍田禮後賞賜金銀幡勝的詔令,便將視線轉回到了近前的李元嘉身上。

說實話,那日早晨媚娘找上他,說想要嘗試挑動李元嘉站隊,希望給她兩日時間行動的時候,李治雖從利益權衡間看出李元嘉可堪一用,也並未對他能在此時派上用場報以希望。

所幸,運氣還是站在他這一頭的。

何止這“挑撥”順利至極,韓王也確實是可堪託付之人。

他不僅能成事,還能成大事。

想到此前和李元嘉達成的協定,李治心中不免有些激盪,卻並未在臉上展露出分毫,只淡淡開口:“請皇叔隨我同行吧。”

李元嘉躬身:“謹遵陛下旨意。”

不過說是同行,後頭其實還綴著一串官員。

籍田禮之後,李治有心視察一番岐州田地之中境況,便再往周遭走上一段。

岐州官員不敢有失,自然得小心跟隨。

餘下還走得動路的眾臣也不敢將陛下這移駕萬年宮當做是閒事,各有一番心思,也跟了上去。

這些人倒是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個個豎著耳朵,意圖將陛下與韓王之間的交談聽個清楚。

李治沒管後頭的人如何去想。

他語氣如常,還真像是在和韓王這位叔叔商談家事:“籍田禮中慣例,天子對隨行官員該當賞賜,岐州官員辦事盡心該當有賞,皇叔為我……分憂,也當有賞。不知皇叔想要什麼?”

乍聽起來,這問話問得令人有點意外。

天子有何種賞賜,均是皇恩浩蕩,哪裡是做臣子可以拒絕甚至商量的。

偏偏將此事放在韓王李元嘉的身上,又一點也不奇怪。

論官職,他已是上柱國、遂州刺史。論地位,他是實封千戶的韓王。

韓王本人又是個不慕名利只好學問之人,連與兄弟往來都多持平民之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