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到、聽到過林峰的一些資訊,
對林峰的能力那是佩服的五體投地,林峰說的這些,他還真相信,
“好,峰哥,我聽你的,我隔壁家的姐姐剛好是學英文的大學生,我找她學。
那峰哥,我們出口賣什麼?”
“當然是軋鋼裝置,你小子先學好英文再說。”
“那好,那你先獎勵一點你那個好茶怎麼樣?”
“行,沒問題。”
林峰確實有意將軋鋼裝置推向國際市場。
十年後,內地開放後,基礎建設蓬勃發展,鋼材需求將大幅增長,隨之而來的必然是型軋鋼裝置需求的激增。
因此,他認為機修廠應把握這未來十年的寶貴機遇,不斷積累生產經驗,提升生產技術,以增強工廠的競爭力。
而將軋鋼裝置銷往國外,不僅能賺取外匯,更是打響紅星廠品牌、提升知名度的絕佳機會。
在改革開放後的市場經濟大潮中,紅星廠定能先人一步,一飛沖天。
自從被夏淑芬點醒以後,林峰這段日子偶爾會和韓利民一起去拜訪部委和軍部的一些領導,和他們混個臉熟。
而且他看望舒勇的次數也多了,經常找舒勇請教產業發展狀況和官場上的一些問題,
從舒勇那裡,林峰瞭解到,國內大多數軋鋼裝置製造廠現在基本上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
林峰覺得這是個很好的機會,他計劃生產出高質量、高效能,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軋鋼裝置,
不僅要大量佔據國內市場,還要走出國門,在國際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
想歸想,做起來還是很困難的,雖然有設計圖紙和相關技術資料,
但林峰深知,要實現這一目標,他們需要克服重重困難。
場地不足、缺乏裝置試產的工廠、檢測裝置匱乏、合金材料冶煉裝置落後,以及控制系統研發的艱難,這些都是擺在他們面前的難題。
不過林峰還是對未來充滿信心,他覺得只要團隊齊心協力,克服這些困難,他們一定能夠實現目標,讓機修廠在軋鋼裝置製造領域嶄露頭角。
他將自己的計劃告訴舒勇,
舒勇極力贊成,提醒他要想幹成大事,後面得要有人撐腰。
建議他多與部委溝通,爭取得到一兩位部委重要領導的全力支援,
這不,快過年了,林峰幾乎沒怎麼待在廠裡,而是帶著年禮找部委領導聯絡感情。
這天,林峰被小車送到四合院門口,他下車剛好看到一個人,他感覺非常奇怪,
這小子不是在鄉下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嗎?怎麼回京城了,難道是偷著跑回來的,
不能啊,戶口都轉到鄉下,不可能隨便離開的,況且看那一臉開心的樣子,應該不像是偷跑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