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吧!你的責任等會兒再處理!”
宋知信擺擺手,道:“現在由你負責,執行楊捕頭下油鍋的懲罰!”
楊捕頭兩眼一黑,再次昏死過去。
傅奇斌狠起心腸,叫了兩個衙役抬著楊捕頭,跟著他們走到堂外的油鍋煸,閉著眼睛喊了一聲:“開始!”
兩個衙役也是不敢看到即將出現的那副慘狀,閉著眼睛,同時發力,將楊捕頭丟進了翻滾的油鍋裡!
滋——
翻滾的油鍋冒出陣陣青煙!
“啊!”
楊捕頭髮出一聲慘痛的嚎叫聲,身子在油鍋裡拼命地掙扎著,雙手抓住鐵鍋的邊緣,想從裡面爬出來。
可是,整個鐵鍋都被燒紅了,燙得他的手急忙鬆開,身子又掉進了鍋裡。
如此反覆了幾次,楊捕頭再也無力掙扎了。
大堂裡,聽著楊捕頭嚎叫聲,眾人皆是膽戰心驚。
西涼王太狠了!
宋知信知道他們的想法。
說實話,他也不想這麼狠心,但他明白,亂世用重典,沉痾下猛藥!
不然,貪汙、受賄會越來越多!
他就是想透過這活生生的一幕,讓眾人銘記在心,不敢越規。
“各位,本王送給你們幾句話!”
宋知信調整了一下心情,語重心長道:“老老實實做人,乾乾淨淨做事!”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以上幾句話,與諸位共勉。”
眾人聞言,齊刷刷地跪下。
在傅奇斌的帶領下,齊聲喊道:“主公之言,下官謹記在心!”
處理完楊捕頭,接著就是糧商文道遠了。
依照大宋律法,文道遠犯謀害親王、哄抬物價等罪,被斬立決!
傅奇斌被罰俸祿半年!
很快,楊捕頭下油鍋、文道遠斬立決的訊息就傳開了。
百姓們興高采烈,奔走相告,齊聲誇讚西涼王。
難民們也對西涼王感恩戴德。
宋知信的名聲越來越大。
涼州城的糧價馬上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郡府也順利地從各糧商手中借到了糧食,來幫助難民度過這段艱難的日子。
這一日,鐵匠汪東昇獨自一人來到王府。
宋知信笑道:“怎麼只有你一個人,你的婆娘和孩子呢?”
汪東昇摸了摸頭,憨笑著講了起來。
前幾日,汪東昇回家,拿出那張五千兩銀票交給婆娘邱氏,說是西涼王買下了鐵匠鋪,邱氏還擔心是不是被人騙了。
兩人拿著銀票到錢莊一問,夥計驗過後,說是真的,邱氏這才完全放下心來。
回到家,邱氏有了自己的想法。
現在全家分到了五畝地,雖然有些貧瘠,種不了小麥和玉米,但縣衙都在號召百姓種梨樹、枸杞、大棗、葡萄。而且,在這些作物沒有掛果之前,賦稅全免。
與其給別人做長工,不如留在家裡搞生產。
她讓汪東昇一個人去幫西涼王做事,她自己在家做紡衣織布,兩個兒子種葡萄,日子過得逍遙自在。
汪東昇聽了邱氏的話,隻身來了。
宋知信點點頭,這個邱氏還是蠻有主張的。
看來,是時候解放女性的思想了!
一旦女性的思想解放了,社會生產力就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宋知信靜下心來,將設計好的鍊鋼高爐拿出來,準備耐心地跟汪東昇解釋。
汪東昇一看就笑了起來,道:“王爺,這就是奴才修建的那個鍊鐵爐的擴大版,只是設計得更加合理,要求高了不少。”
宋知信大喜,自己誤打誤撞,竟然找對了人。
但汪東昇是個粗人,沒什麼文化,宋知信詳細地介紹了設計的原理,以及要求的原因。
汪東昇似懂非懂。
宋知信知道他需要時間去消化,但這不重要,只要他知道怎麼去修建高爐就行了。
他寫了一封書信,讓汪東昇帶去洛川縣找李江坤,李江坤會安排好一切。
送走了汪東昇不久,離開涼州城半月有餘的沈清溪,終於回來了。
在他的身後,還跟著章天佑。
沈清溪沒有廢話,她告訴宋知信,玉門郡林鳳山的和朔方郡的陰山,她都派人考察過了,兩處確實都是良礦。
現在,就是如何來開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