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位書生一臉懵逼!
牛800斤,木橋承重才700斤,這要如何過橋?
還有多種辦法?
西涼王是不是搞錯了?
宋知信掃視眾人一眼,轉身對身邊的葛競春道:“為了防止有人作弊,葛長史,你給每人發一張紙和筆,讓他們寫在上面。”
葛競春答應一聲,找來紙和筆,分發給眾人。
眾人或不知所措,或低頭沉思。
半柱香之後,宋知信命葛競春將所有書生的答案收了上來。
宋知信看了一下,居然有四個書生交了白卷!
徐進的答案最為完整,有四個答案:繞路,牛潛水,牛減肥,加固橋。
周林良、趙子玉等四位書生寫了三個答案,其餘的都是一個,或者兩個答案。
等宋知信宣讀了徐進的答案後,那些交白卷的書生,一個個目瞪口呆,原來答案如此簡單!
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宋知信在徐進的名字下畫了一個圈,周林良、趙子玉等四位書生畫了半個圈。
接著,是第三道題。
……
十道題答完,周林良獲得了五個圈和兩個半圈,徐進、趙子玉、鄧明恩三人獲得四個圈,于敏初獲得三個圈和三個半圈,其餘人皆是兩個以下。
宋知信宣佈周林良等以上五人晉級,其餘人淘汰。
就在周林良等五人以為,宋知信將對他們進行了第二輪面試的時候,宋知信卻交給他們一項任務:五月內寫出一份關於西涼州的調查報告,題材不限。
見識了宋知信第一輪奇怪的面試題目後,周林良等五人見怪不怪,領了任務後匆匆離去。
這時候,涼州郡太守傅奇斌來報:由於高安縣、赤縣、涼南縣持續乾旱,農作物只有往年的五成收穫,造成大量難民湧入涼州城。
宋知信眉頭一緊!
這可是一個大麻煩事!
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引起難民騷亂,如果被有心人利用,甚至可能會造成譁變!
“你這個太守是怎麼當的?”
宋知信眉頭緊蹙,不怒而威道:“這種事還要來問本王怎麼辦?趕緊搭粥棚賑災呀!”
“下官兩天前就已經命人搭建粥棚了,可是難民源源不斷地湧入,郡府糧倉的餘量也不多了。”
傅奇斌小心翼翼道:“要不要關閉城門,不讓難民湧入?”
“糊塗!”
宋知信一聽,肺泡子都快要氣炸了。
“哪有你這麼辦事的!”
“難民無法活下去了,這才來到涼州城討生活。你不讓他們進來,是準備餓死他們嗎?”
“糧倉沒有糧,不會從各個縣衙調撥嗎?”
傅奇斌被宋知信一頓臭罵,嚇得冷汗都出來了,戰戰兢兢地解釋道:“各個縣衙也是入不敷出,根本沒有多餘的糧食……”
“那就買呀!”
宋知信按壓住心頭怒火,給傅奇斌出主意:“難道糧商也沒有糧食嗎?”
傅奇斌小聲道:“郡府銀庫也沒有多餘的銀子了。”
宋知信暗暗嘆了口氣。
他知道,傅奇斌也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來找自己的。
如今之計,只能從自己的私庫裡調撥糧食了。
他找來鄭梅枝,要她趕緊趕到洛川縣,跟李江坤商量調撥糧食賑災。
隨後,他帶著葛競春、司馬翎和傅奇斌來到賑災現場。
金秋時節,本是收穫的季節。
對於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村民來說,這是一年中最開心的時候。
但是對於賑災現場的這些難民而言,臉上看不到一絲開心的跡象,他們神色悲傷,眼睛茫然,衣衫襤褸,一副生無可戀的模樣。
他們住在四面透風的簡陋窩棚裡,等待著官府每日兩頓的施粥,哪怕那粥是清澈見底的糊糊,在他們眼裡,卻是人間美味。
有的孩子餓得哇哇大哭,有的倒在地上,只有一絲生氣。
有人餓得實在難受,嚼著草根或樹皮,生生地嚥了下去。
看到這一幕,宋知信極為難受。
自己這個西涼王沒做好啊!
葛競春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悲慘的場景,看得她都流淚了。
她極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輕聲道:“王爺,秋天來了,涼州城晝夜溫差極大,難民們住在這窩棚裡,大機率是要生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