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突出一個誅心(2 / 3)

主的科舉制度。就這,朱元璋還不滿意,嫌《孟子》不夠“正確”,搞了個刪節版。

所有,朱元璋開始的科舉制度,從來都不是人才培養機制,它是一個篩選機制,透過最大面積的篩選機制,選出智商最高的一批人,然後讓這些人去學習怎麼做官,再然後在做官的過程中,學習如何治理國家。看起來是不是很合理?實際上呢?人生學習的最佳階段,都去死磕四書五經了。這樣的人無論智商再高,起步都晚了很多。即便是這麼一個很粗糙的選拔機制,在同時期的世界上依舊是最先進的制度。

透過考試獲得成為公務員的資格這種事情,在當時的歐洲碾壓似的領先。

賈璉在這時候提所謂的山東門閥,承輝帝心生一種君臣相得的喜悅,朕之所憂得人知矣。

真不怪賈璉會這麼說,

“山西的問題只能先放一放了。”賈璉再次說出了承輝帝的心裡話,類似的情況太普遍了,對於皇帝而言,真不叫個事。先把京畿的問題理順了,然後挨個的收拾過去。沒見孫化貞在兩江都幹了點啥麼?再牛-逼的是士紳,刀架在脖子上,也得給朕跪下。

只能說,小年夜之後的承輝帝,空前的自信。從京城到地方,最難搞的兩塊都搞定了,何況區區一個山西。

“好,那便如此,來人擬旨。”承輝帝一聲喊,裘世安進來準備筆墨,賈璉四下看看,承輝帝揹著手在殿中昂首看著大門外,裘世安準備好筆墨後,默默的往後退。這是沒別人了是吧?

賈璉無奈的嘆息,在邊上的小桌子前坐下,提筆蘸墨,做好準備。

“山西巡撫寧克,忠功體國,政績卓越……。”隨著承輝帝的口述,賈璉揮筆而就,擱筆後吹乾墨跡。裘世安趕緊過來接過,承輝帝道:“送內閣!”裘世安趕緊出去,只能說這一波君臣拉扯,承輝帝打了內閣一個措手不及。誰讓當時沒說好,必須從內閣推薦中選人呢?

孔照看到這份沒有用印的草稿後,沉默的閉上眼睛往後倒,靠著椅背好一陣才開口:“去請各位閣臣到此一聚。”

各位閣臣陸續進來後,看見桌子上的草稿,全都一臉的烏雲。

孔照見狀道:“若無異議,謄抄,上呈用印吧。”這也算是君臣之間的一點默契了,承輝帝給大家看個草稿嘛,可以駁回的。

但這種情況也是要看時候的,看在位的皇帝是否強勢。毫無疑問,承輝帝處在一個最最強勢的階段,尤其他還沒違反規則。

這個制度有一點好,不再是皇帝個人的意見,而是徵求內閣意見的集體決策。

聖旨下去,有任何不滿的話。皇帝和內閣一起捱罵。

“等一下,這筆跡眼熟的很,不是陛下手書。”郭衍這根牆頭草的眼神還是很尖的。

“狗日的!一定是他的主意。”關著門的時候,梁道元與儒雅無關。

孔照咳嗽了兩聲:“涵養,注意涵養!”這個提醒的很彆扭,梁道元當然知道,孔照是寧克的兩任座師,鄉試、會試。

其實孔照也挺冤枉的,他這個座師與寧克的關係並不好,沒啥來往。

但別人可不這麼想的!

“陛下這人挑的,有意思啊。”李馳不動聲色的來一句,潘季訓跟上配合:“此前的名單上,全是南人吧?”

“潘大人不要亂說,江北人也算南人麼?”李馳這個福建子說話真是不好聽。

梁道元也附和道:“不錯,名單的宮大人是宿遷的,不算南人。”

孔照看不下去了:“都是為國做事,何分南北?”

“好了,別吵了,姓賈的祖籍金陵!”

“林如海的祖籍還是蘇州的呢,沒見他給孫閣老送鹹菜麼?”

眼看又要吵起來,孔照氣的狠狠一拍桌子:“沒意見都回去幹活吧!看著都煩!”沒膽子駁回陛下的草稿,對噴挺上頭。

出門之後,梁道元和李馳走一路,進了梁道元的辦事房後,李馳道:“孔相有隱退之意。”

梁道元點點頭:“看出來了,依我之見,難得一個軟性子擅長和稀泥的首輔,陛下不會輕易放人的。”

“李東陽之輩可都善終了!”李馳看似在誇,實則在貶。

“李兄,今後你會知道,和稀泥才是內閣大臣的必修手藝。眾口難調,不和稀泥還能拱火不成?”

李馳稍稍沉吟:“那倒是,真打起來,挨板子的還是內閣,不過依我之見,我要是挨板子,下面也好不了。”

梁道元捻鬚沉吟:“言之有理,太軟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