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民變發生後,孫化貞沒等聖旨就先一步來淮安,因為他知道,絕對不能讓教匪成流竄之勢,否則就會演變成各省官員互相推諉的局面。
怎麼講呢,教匪在山東,江北省的官員只會讓下面嚴防死守,不會主動去剿滅的。反過來,如果山東的教匪流竄江北,山東的官員肯定不會讓手下去追擊的。
死貧道不死道友,這就是現實。兩江總督當然不能坐視教匪南下,這是直隸總督該頭疼的事情。淮安府調兵的事情還沒解決呢,朝廷的上諭到了,沒有所謂的宣旨流程了,八百里加急,還是繞道的。
孫化貞示意下屬把旨意抄傳後,立刻進入了角色。
孫化貞做事總有個提前量,比如說疏浚運河的事情,那是需要錢的,孫化貞立刻上奏,希望能截留今年秋稅,用於工程。考慮到眼下的形勢,兩江可以先動起來的。非但如此,孫化貞已經在謀劃團隊人選,這種工程沒有個靠譜的團隊負責,錢花了伱都看不到如何成果。
慶幸的是,孫化貞一番整頓後,兩江官場風氣有所改觀,不再像以前那樣腐爛,進步到爛。稍微放鬆一點,少看一眼,這幫官員就敢給你貪出一個大窟窿,就沒他們不敢做的事情。這個鍋呢,要扣在太上皇頭上。就是他當政期間,善待勳貴和官員,導致的後果。當官的貪,在孫化貞看來已經是常態了,但你凡事不能過分對吧?稍微貪一點,他也能睜一眼閉一眼,灰色收入還是能接受的。那種貪到百姓要造反的官兒,真就是有一個殺一個。
事情緊急,孫化貞離開淮安後,沿著黃河往北。現在他的任務明確了,不再是堵著不讓教匪進入兩江即可,而是要統籌兩江河南三省之地,不讓教匪成流竄之勢。
不提孫化貞,賈璉這邊的戰局進展順利,楊副將在肥城圍住了一股教匪。沒等他下令進攻,城內的教匪打著白旗投降了,審問之後才知道,城內的白蓮教成員,原本屬於北地尊者麾下。只因東海尊者與北地尊者內訌,這夥白蓮教徒被留下放手肥城,意在讓他們拖住官兵。
這幫人也沒多高尚,所謂的白蓮教,初衷就是底層人抱團取暖的工具。只不過從手段上來說,用上了一些封建迷信的手段。古往今來都這樣,無論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只要被寫進史書的,都會帶著點神秘色彩。
陳勝吳光的魚腹藏書,劉邦的母親於野外樹下受孕,高祖斬白蛇,莫道石人一隻眼,等等。歷史已經證明了這是一種很有效的存在。
這麼說吧,人活世界上需要的不僅僅是活著,還有精神上的需求。這屬於意識形態領域了,現在拳師屆流行的說法“情緒價值”,也屬於這個範圍。只不過以前叫精神食糧。
高高在上的官老爺和士紳們不肯彎腰,只想讓底層乖乖的當牛馬,即便是快餓死了,也要乖乖的等死。白蓮教則不介意這些,他們就是靠這些底層活著的。社會底層也是人,只要是人,就需要一個精神世界。
一般來說,要不今生搏一把,只要卷不死,就往死裡卷,博取j級躍遷,要麼就指望來生。或者相信一些末日說,反正都是死,不如死前爽一把。
很多人看到近鄰日韓兩國邪、教猖獗,總會覺得不可思議,都發達國家了還信這個?實際上這玩意跟發達不發達無關的。人的精神需求一旦無法從現實中得到,就會想歪點子。新中國鎮反之前,那也是遍地都是。
這玩意真的就是看國家機器的態度!算了,不說了,再展開就404了。
這就好比,我年輕那會的《讀者》《意林》上刊載的那些文章,現在還是會有人在寫,只不過角色變化了。除了那些跪著不願意站起來的人,更年輕的人們,再看昔日這些毒雞湯,當場身亡的。
肥城收復後,數千俘虜如何處理的問題形成了爭議。主要是山東地方的態度,聶巡撫和秦布政司都是一個態度,刁民,都是禍害,男的全砍了吧,女的發賣。
其中聶巡撫的態度最為積極,因為他族侄死在了肥城,對於當地的教徒,恨不得全部殺光。布政司大人則比較含蓄的表示,女眷在人市很有市場,賣個好價錢不難的。如果賈大人拉不下面子,他願意幫這個忙。
對於聶巡撫,賈璉實在是忍不下去了,指著他的鼻子破口大罵:“山東富庶,運河沿岸更為富庶,被你搞成這樣,還有臉出來上躥下跳,我要是你就上奏請罪,等待上喻的處置。結果你非但沒有悔罪的態度,還對本官指手畫腳,我建議你回去等著本官的彈劾吧。”
捱了一頓臭罵的聶巡撫,臉色蒼白,腳步虛浮,回到濟南就上了一份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