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的在當天要處理的公文中擺在最上面,並且被送到張廷恩的書桌上。
張閣老開啟公文仔細看了起來,這格式怎麼就如此的眼熟呢?
看到落款的時候,張閣老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沉吟片刻後,看著公文封面上的三個代表著工部三大佬的紅圈,張廷恩果斷的又加一個紅圈,然後放到右手邊。午飯前自有書吏來取走,送給內閣首輔批閱。
首輔孔照最近心情還算不錯,主要是內閣少了一個閣臣,卻沒有及時補充。由此,次輔與四輔之間隔空叫板的場面經常出現,這讓孔照輕鬆了很多。
說起來還是張廷恩最省心,很多要錢的摺子,在他那裡就被打回去了。
往往這一類摺子的處置最容易得罪人了,正因為如此,孔照心裡經常表示,張相好人啊!
張廷恩那邊轉來的摺子最少,最近三天一份都沒有,孔照本以為又是輕鬆的一天時,短暫的午睡後,打算今天提前下班的首輔大人,看到了轉自張相那邊的摺子。
哎,還是高興的太早了。難道是因為最近大事不多,內閣會議開的少的報應?
內閣的工作流程如下,若非閣老們認為是必須要上內閣會議的事情,往往直接給出建議,轉呈陛下。一旦閣老把分管部門的奏摺送到首輔這裡,那就必須要上內閣會議了。
此首輔對內閣大臣的尊重!
還有就是一些事情,皇帝認為很重要,拿出來在內閣會議上討論,也會事先請首輔去私下密談,然後由首輔在會議上提出。
今天這份公文孔照看完之後,忍不住長嘆一聲。
朝廷裡的事情,不怕遮遮掩掩的,最怕光明正大。如果這份公文,張廷恩直接就處理了,給工部回覆一個要求,接著工部上ppt,張廷恩批覆,反覆幾次,最後確定,打錢。
這樣事情就到不了孔照跟前,從首輔的角度看,這事情將來就能成為一個打擊目標。即便是程式沒太大的問題,首輔要找毛病也不難。畢竟涉及到錢的事情,哪有乾乾淨淨的。
走內閣會議流程之後,主要透過了,再想找麻煩,就只能找具體的專案負責人了,不可能找到張廷恩的頭上,甚至連賈璉的頭上都不會有任何問題。出問題,就是具體的執行人。
可以說,張廷恩這邊已經把賈璉摘的乾乾淨淨了。
大概就是這樣,【要反對在會上直接反對,別搞會上不說話,私底下的小動作。】
內閣會議是個很玄妙的地方,專門為皇帝和大臣們設定的角鬥場。還有一個更大一點的地方,叫做【御前擴大會議】。這個會議很少開,一旦召開,各位閣老,六部九卿,親王郡王都要列席,這個會議決定要不要對外發動戰爭,此前的西域平叛都不夠格上這個會議。
說起大周朝的親王們,比如李亨,在戶部觀政的時候,並不單純的觀政,對於戶部的具體事務,有過問權。具體到是否行使權利,全看個人了。嗯,主要看皇帝的態度。
還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二皇子可是在工部待著呢,這份公文居然沒有二皇子留下的痕跡,這就很有講究了。孔照很謹慎的把身邊的首席幕僚請來,問了一句:“二皇子最近如何?”幕僚的回答很有水平:“二皇子自到工部後,一直稱病在家。”
孔照事先當然知道這個現狀,方白衣還在的時候,二皇子呼聲最高。
方白衣下臺不久,二皇子就去了工部。初到工部的二皇子,屢屢被下基層。
三番五次之後,二皇子就稱病了。
哎,牽扯到皇子上頭,事情往往非常的麻煩。
“二皇子何時稱病?”孔照又問,幕僚答:“稱病已三月有餘。”
就在孔照深思之際,幕僚又道:“昔日方白衣時,二皇子奏摺多有上會,東翁首輔之後,蕭規曹隨,每每二皇子奏摺上會,陛下均草草應付了事。批語也多為【海市蜃樓耶】。”
很明顯,承輝帝對於二皇子不接地氣的一些奏摺,表達了深度不滿。
孔照印象最深的一次,來自皇帝對二皇子的批語為【人云亦云】。
方白衣之後,朝中陸續外放了一批官員,談不上大清洗,但也沉重的打擊了方系。
二皇子沒能及時的看清楚局勢,為方系官員說了不少好話,導致他被髮落工部。
如果能及時醒悟,安心於基層,二皇子的將來還是有機會迎來好轉的。
奈何這位爺居然稱病在家,還是腿疾。這是對於下基層視察的抱怨麼?
失落感與濃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