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驚喜的訊息還在後頭,朝廷決定對去年受災和戰亂的地方,比如固州已經附近的
幾個州縣,還有江南個別地方,劃撥一部分種子,無息借給當地的老百姓,以幫助百姓春耕。()
???噻n???偛?葶??n?偛鱺虎??n???癑?彬坓熙???繰?葶繶??????鐳????????晎顛鱞?膉??蝶兘?魏??
?想看紅葉似火的《流放後我被迫登基了》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地方官員自是想答應這個能拍皇帝馬屁的好任務,左右又不用他們出錢出力,動動嘴皮子就能博得聖上歡心,多好的事。無奈朝廷似是早就考慮到了這一點,下了旨,嚴禁各地官府進行各種勞民傷財的活動,其中就包括了為新帝歌功頌德。
他們可不敢頂風作案,到時候馬屁拍到馬腿上,夠他們吃一壺的,所以只能將激動的百姓好言勸了回去。
這事在各地引起了軒然大波,很快也傳入了西南各州,與固州臨近的金州、襄州等地首當其衝。
袁詠志將這事報告給了晉王:“殿下,朝廷這麼一弄,怕是咱們控制下的各州也要人心浮動了。”
底層老百姓才不管誰當皇帝呢,甚至,很多老百姓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坐在龍椅上的那位是誰。他們只會被利益所誘惑,誰讓他們的日子好過一些,他們就擁護誰,就這麼簡單。
晉王自然知道這不是什麼好事。
長此以往,相鄰州縣的百姓遲早會生出異心,無論是存了反志還是逃到朝廷控制的地盤上,對他們都極為不利。因為現如今這種狀況,人口也是一種極為重要的資源。有人口,才有源源不斷的稅收和兵源,也才能撐起晉王的野心。
所以哪怕心裡極為不情願,晉王也必須得跟上:“傳令下去,咱們控制的所有州縣,降稅十分之一,各地官府儘量幫助百姓春耕。”
也只有春耕順利,秋天才有糧食,也才能為他的大軍提供糧草來源。
袁詠志點頭,有些焦慮地說:“殿下,這隻能是權宜之計,咱們去年雖從江南帶了大批糧食,可消耗也大,還有陣亡將士的撫卹等等,都得不少銀錢。”
他們的兵力前陣子損失不少,又得招募一批兵員,總兵力至少得維持在十幾萬以上,才能與朝廷對抗。
但西南地區,山多平地少,人口密度也遠不及中原和江南這等富庶之地。
人口較少意味著稅收少,而且西南背靠大山,雖有天塹,卻也導致往西往北的交通不暢,這就意味著跟外界的商業會比較少,商稅能徵收的也不多。
所以哪怕晉王佔領了十來個州,可以這些州府的稅收來供應大軍也是比較困難的。減稅會導致他們的經濟更加緊張。
晉王冷笑:“袁長史不必擔心,我們手頭緊張,國庫就不緊張嗎?我倒是看看誰能耗得過誰。”
國庫這些年的資金有多緊張,他清楚得很。
他的好父皇,可沒為劉子嶽留下多少財產。朝廷要供應幾十萬大軍,各地官員衙役,宗室皇親以及龐大的後宮,還要應對各種突發狀況。
負擔比他重多了,劉子嶽為了獲得民心,頒佈減稅的詔令,他倒要看看,朝廷能撐多久。
() 袁詠志一想也是:“殿下所言有理。不過臣認為,殿下可比平王做得更好,正值春耕,不如殿下親自下田,與民同耕,既能贏得百姓的好感,也能督促各地官府關心重視春耕。”
作秀嘛,誰不會呢?朝廷減稅,他們家王爺不但要減稅,還親自種田。
晉王讚許地看了他一眼:“袁長史此計甚好,安排吧。”
固州之戰的訊息傳回了京中。
朝廷上下一片譁然,皆是對晉王譴責不已,更有大臣跳出來,憤怒地表示:“陛下,晉王不顧國喪,也完全不理朝廷的和談誠意,竟出兵攻打固州,微臣認為絕不可姑息,應派大軍立即剿滅了這等逆賊!”
說得很好,可打仗的條件呢?
朝廷新派去了五萬人,但一下子就損失了三萬多。從去年到現在,禁軍的損失已高達八萬,拿什麼去打?
現在京城的禁軍已不足十萬,這麼少的人,絕不能再派去西南了。
有大臣也想到了這一點:“陛下,可向江南等地就近徵兵,朝廷幅員遼闊,人口是晉王所佔地區的好幾十倍,在人口上有壓倒性的優勢。”
劉子嶽點頭:“兩位大人說得有理,但招募兵員,養兵的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