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寫給於子林的信,轉了一圈,最後又落到了劉子嶽手中。
甚至,於子林也從連州趕到了幷州,與劉子嶽商議這事。
一次性湧入十數萬百姓,而且還都是跟反民有千絲萬縷的聯絡,甚至這裡面可能就暗藏著一部分反民,於子林有些擔憂,怕這麼大批人會引起動盪和事端。
對於他的顧慮,劉子嶽笑道:“子林考慮得是,這事是得提防,但也不必太過擔憂,只要能讓他們在南越安居樂業,好好生活下來,問題不大。”
這些人說到底都是普通的百姓。
普通百姓求什麼?就求一個生存罷了,只要能有口吃的,一家老小餓不死,他們都不會鋌而走險去造反的。
所以即便這次來的人中可能混雜著一些不安好心又或是野心勃勃的傢伙,但只要百姓的生活還過得去,他們就沒有任何的民意基礎和活動空間門,無法煽動百姓。
南越恰好有滿足這一點的物質基礎。
南越即便是冬季,氣溫也很高,種植的作物長得也非常快。雖然冬季沒法種植水稻這樣能長期儲存的糧食作物,但可以種一些芋頭作為主食,再種些成熟週期比較短、產量比較大的作物,比如蘿蔔、青菜等等,這些一兩個月就可收穫。
他們現在要做的就兩件事,一準備糧食,二準備人手。
南越這幾年囤了不少糧,勻一部分出來,借給這些百姓度日,未來年內還清即可。此外,多種植週期短的蔬菜,主糧不夠就白菜、蘿蔔、青菜等湊數,也能墊墊肚子。
至於人手,當然是要震懾這些百姓,以防被有心人蠱惑作亂,也防止混在裡面的那些整日無所事事的扒手、混混惹事。
劉子嶽當即安排道:“這麼多人,分到一處不安全,也不便於管理,從幷州開始分流,幷州留一萬,封州、袁州各安排一萬,連州、高州和唐州各安排兩萬人,剩下的一萬,安排到廣州,若還有多餘的安排到附近幾個州縣。咱們這裡做了初步的分流後,到了各州,還要繼續細分,儘量將這些人打散安排,每個縣、每個鎮安排多少人,都要事先安排好,每個地方都不能超過一千人,最好幾個姓打亂安排在一處,以免同姓同宗佔據一地後坐大。”
古代交通通訊不便利,又人生地不熟的,將他們這麼一分開,以後根本不可能聯絡了。
十萬人聚在一起,隱患太大,但幾百人一處,完全不用擔心了。人生地不熟的,只要有口飯吃,他們就不會動什麼歪腦筋。
“殿下說得有道理。”於子林讚許地說,“那這邊就交給殿下與穆大人、趙將軍,臣回連州了。”
他得趕緊回去規劃一下,將這兩萬人安排到何處,還有相應的糧食調配,免得人來了,什麼都還沒弄好。
劉子嶽攔住了他:“等一下,最近讓鐵礦那邊多做一些農具,送到興泰,將興泰的舊農具拿過來,廉價折舊賣給這些百姓,若是沒錢的,先記著,等秋收後再還。”
這倒
不是劉子嶽歧視這些襄州來的百姓,不肯給他們好東西。而是這些人裡藏沒有藏著反民不好說,鐵器給得太好,萬一最後變成了武器怎麼辦?
此外,十萬餘百姓,怎麼也要給個幾萬件農具。農具的用鐵量雖不如兵器,但加起來也不少,新的價格高昂,這些老百姓恐怕是承受不起,還不如弄點舊的,半賣半送,這些背井離鄉的百姓也能承受。
於子林點頭:“是,殿下,臣這就去安排。”
交代完,劉子嶽沒有留他,只是分別寫了信給公孫夏、黎丞、鮑全還有郭富等人,讓他順路捎帶回去。
而劉子嶽繼續留在幷州觀望局勢。
於子林走後的第八天,第一批襄州百姓就被送了過來,總計有一萬多人,停留在距幷州城百餘米外的空地上,一個個衣衫襤褸,神色木然,臉上沾滿了灰塵,衣服已經看不出原來的顏色了。
看到是分批送來的,穆慶大大地鬆了口氣。
要是十萬人一股腦地送過來,他還真的要頭痛,光是怎麼安置、運送這批人都是個麻煩事。
雖然很想要這些人,但穆慶並沒有投效晉王一派,相反,公孫夏還經常不買晉王的賬,所以未免對方起疑,穆慶故意沒給對方好臉色,傲慢地讓對方將朝廷的文書送來,有朝廷的命令他們才願意借道,否則免談。
喻百勝派人押送這一萬多人是一名校尉,姓張。
聽了這話,頗有些火大。
這趟差事,沒什麼油水不說,風餐露宿,非常辛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