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側妃竇氏恨王妃宋氏,但沒辦法,就目前來看,她這個方法是最合理的,既可以不暴露寧王爺,也可以去把銀子要回來,至於自己,若是做不到以上兩點,大理寺的人不要自己的命,這王府也會要了自己的命。
一開始就錯了,現在只能盡力彌補,宋氏說得對,竇家算什麼?爹爹只是個吃喝俱佳的兵痞子,是宋國公看中了他,這才一手提拔他,讓他連升多級,一躍成了將軍。
任何東西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宋國公之所以看中爹爹,就是因為岑駙馬看不上他,宋國公只有把一個無才無能的人扶上高位,這人才會永生永世僕伏在他宋國公的腳下,幾輩子都做他的奴僕!
這就是所謂的知遇之恩!宋氏說得對,家奴!竇家再怎麼都是她宋家的家奴!除非宋家不存在的一天,才有可能翻身!
開弓沒有回頭箭,現在已經和宋氏撕破臉皮,伏低做小求她原諒已經不可能,哪怕前路佈滿荊棘坎坷也只能硬闖了!好在她宋家也是日落西山,大勢已去,只要闖過這一關,以後再慢慢收拾。
她還說對了一條,那就是我太急躁了,是的,我太急躁了,以為大翻身的機會來了,不想卻忽視了一些致命的細節,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一個人跌倒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會總結經驗教訓,導致連續跌倒!就像宋家幾兄弟和寧王,從晉王離京的一天就開始安排刺殺,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在江蔭城外,晉王已經傷成那樣,還有多強的抵抗力?若是能一鼓作氣乘勝追擊,一舉將晉王當場殺死,哪裡還會有後面的這一切?
說來說去,寧王就是一直抱著撿便宜的僥倖心理,想著稍花點代價就將大事辦了,結果可想而知!
自己也是犯了同樣的錯誤,必須得改!現在沒有必要再和他們夫妻倆坐著乾熬閒扯(好悲哀啊!眼前這個男人既是自己的夫君,也不是自己的夫君,成功了,有用了,他就是自己的夫君,失敗了,他就只是個睡過自己的男人!妓子陪睡還有酬銀可拿,自己呢?啊啊!自己只能如此了),得回去好好安排接下來的事情,容不得一絲疏漏。
“王爺、王妃,那妾身現在就去著手安排,儘早把那十二萬六千兩拿回來”。
“早了也不行,怎麼說也得明天中午吧!因為整件事情你並不知情,得等竇府上門報信,哦!這一步應該走完了,銀子是你瞞著本妃偷偷拿的,得作一番思想鬥爭才鼓足勇氣去大理寺討要,來來回回的打探訊息也需要時間,所以早不得。”
“是,妾身一切都聽王妃姐姐的”。
竇側妃走了,但宋媛媛沒走,她勝利!
“沒看岀來,竇氏還是個能屈能伸的人,從嫁給王爺的那一天起,她一直都十分隱忍,對誰都一副恭敬模樣,恭順謙和,溫柔寬容成了她的標配 ,只今天下午才硬氣一回,跑到臣妾的院子,先是繞著彎子說了一大堆,大意就是現在宋家徹底垮了,王爺的處境十分危急,急需錢和人材,而這些東西都只能靠竇家來幫著得到,總之一句話,王爺的大業只能靠竇家來支撐,說王爺急需她竇家的三樁婚事來幫扶。
王爺莫怪臣妾多嘴,聯姻的事辦得不妥,尤其是岑三公子的事情,一是他本身就和晉王私交甚好,不容易拉攏,二是岑駙馬本身就十分厭惡竇大富,我爹當初提撥他,除了讓他搶軍權之外,也是有意想膈應岑駙馬。
現在讓他們兩家聯姻,竇家自然是歡喜的,但岑家呢?岑家肯定是不會同意的,母后的財產雖然被罰沒,但其它的一概不受影響,是母后自己主動要求關起門來吃齋唸佛的,進出都是自由的,可今天下午竇氏告訴臣妾,母后現在連訊息都被封鎖了,這是為什麼?
多半是老長公主進宮找了父皇,生怕母后下道懿旨給他兒子賜婚,臣妾點明這點,竇氏反說我嫉妒她。
王爺,我真沒嫉妒她,聯姻的事真不妥!”
:()宮鬥?流放?種田?沒事!有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