嬿婉的語氣婉轉動人,充滿了體諒與心疼:“只是皇上坐在這個位置上,自然不得不顧全大局。即便心中難受,卻也不能表現出來。”
這一通體察入微、處處為他考慮的話術下來,皇帝只覺得通體舒透。
他又如何不知道,皇后怪他,二阿哥怪他,連太后也對公主撫蒙一事心懷不滿。可他心中又如何沒有無奈和不捨,那也是他親女兒啊。
他又何嘗不知道,支援遠嫁和敬的嫻嬪,是她自己與皇后不睦,想要報復皇后罷了。
若她如嬿婉一樣心疼自己,又如何會站在太后那邊,反過來要遠嫁他的愛女呢?
滿宮之中,竟然只有嬿婉懂他的不易,會關心他的情緒。
皇帝嘆息道:“知我者,嬿婉也。”
嬿婉垂下眼簾,輕笑道:“臣妾今日所有,俱是皇上的恩賜,自然日日夜夜唯念君恩,盼著能為皇上分憂解難。”
只有皇帝相信了她是真心實意為他考慮,她後面這一番話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皇帝拍拍她的手,頗為動容,吐露真心道:“朕又如何捨得和敬,只是從前從來沒有撫蒙公主留京的慣例,倒顯得是朕不放心蒙古了。”
僅憑皇后愛女心切,離不得女兒,並不能構成一個說服他的理由。
嬿婉微微笑道:“臣妾倒是覺得開了這個先例也是好的,不是為了皇后娘娘,而是為了皇上。”
“一來,讓公主得以侍奉在父母身邊,全了皇上對公主的疼愛之心。”
“二來麼——”
嬿婉微笑著將手中剝好的金橘遞給皇帝,條縷清晰地柔聲道:“臣妾聽過一句話,‘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陡相似,其實味不同。’”
“臣妾想,皇上將蒙古王孫撫育宮中,自幼學的是我大清禮法,服的是我大清律例,便是為了這個道理。”
皇帝看著嬿婉的眼神裡微微一亮,輕笑道:“知我者,嬿婉也。”
嬿婉就繼續笑道:“朝廷素來格外重視撫蒙公主的額駙與她們生下的蒙古小臺吉們,幫其襲爵,便是為了他們比旁人更親近我大清。”
就如和敬的駙馬色布騰巴爾珠爾在家中行三,雖然不是嫡長子,但因為是皇上的女婿,所以將來就能繼承阿瑪的王位,成為第四代的達爾罕親王。
而只要和敬能生下一子,這個王位就註定會傳給她的兒子。
“可是這些小臺吉們到底是生於蒙古,長於蒙古,就如那生於淮北的橘一樣,遲早會長成枳。反倒不如像和敬的固倫額駙一樣自幼長於宮廷的更親近大清了。”
能夠撼動皇帝想法的,唯有皇帝自身的利益。
皇帝沉思道:“若是將和敬和駙馬留在京中,那他們的孩子自然也生於京城,長於宮廷之中,與我大清親如一家。”
嬿婉附和道:“臣妾也是這樣想的。說起來還是皇上天縱英才,想出了將蒙古王公自幼養於內廷、與阿哥們一同讀書的主意,臣妾不過是照貓畫虎罷了。”
作者:還有兩更,明天白天碼好再發啦,大家晚安,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