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看著天幕上的自己,站在一旁,挺直了腰板,胸膛高高挺起。
此時此刻,他覺得彷彿又回到了那段征戰的歲月。
然而,就在這時,老朱卻走過來輕輕地拍了拍徐達的肩膀,語氣略帶酸味地說道:
“三弟啊,雖說你這樣子確實很帥,但要是跟咱之前的那些影片相比起來嘛!”
“嘿嘿,恐怕還是稍遜一籌呢!”
聽到這話,一旁的朱標忍不住翻了個白眼,滿臉無奈地插嘴道:“爹啊,您難道忘記前面播放過的曲子了嗎?”
說完,他還搖了搖頭,表示對老朱這種自吹自擂行為的不滿。
老朱頓時感到一陣尷尬,伸手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試圖掩飾內心的窘迫。
他知道兒子說得沒錯,之前那首曲子的確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到現在他一聽還想哭呢!
老朱清了清嗓子,故作鎮定地說:“咳咳,那個……你們懂什麼?咱只是想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風采罷了。”
片刻後,徐達率先打破僵局,笑著說道:“大哥所言極是!無論是誰,只要心懷天下,為百姓謀福祉,便是真正的英雄豪傑。”
其他人見狀為了讓老朱不落下面子,也紛紛附和著。
大漢。
漢武帝騎著摩托對旁邊的衛青問道:
“衛青,你可有信心超過這徐達?”
“或者在你心中,朕這大漢,如今有沒有人能夠超過這徐達?”
“諸如李廣、等有沒有可能?”
衛青此時也很是頭疼,李廣等人顯然跟人家不是一個檔次的啊!
只能打著哈哈說道:
“此刻臣不敢妄加結論,也不敢肯定李將軍能否超過,畢竟這大明徐達將軍的能力的確恐怖,軍功顯赫。”
“不過,衛青雖不知後世之事,但與之一比的信心還是有的。”
此時天幕之上還在繼續播放著徐達的一生。
【徐達,明朝開國元勳,其生於農家,自幼便與明太祖朱元璋一同嬉鬧。】
【至正十三年,朱元璋歸鄉募兵,時年二十二歲的徐達毅然追隨朱元璋投身起義軍,自此踏上了他的軍旅征程。】
【至正十六年,徐達東克京口,至正十七年,攻克毗陵,至正十八年,攻克宜興。】
【朱元璋攻佔應天后,北有元軍虎視眈眈,南有方國珍伺機而動,東有張士誠蠢蠢欲動,西有陳友諒野心勃勃。】
【朱元璋深思熟慮後,決意先滅陳友諒,再除張士誠。】
【至正二十三年,徐達隨朱元璋橫渡長江,與陳友諒於鄱陽湖展開決戰。】
【徐達身先士卒,指揮眾將士奮勇殺敵,一舉擊潰陳友諒的前鋒部隊,乘勝追擊,取得鄱陽湖戰役的勝利。】
【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稱吳王,功勳卓著的徐達晉升左相國,其地位凌駕於眾將之上。二月,徐達平定武昌。】
【八月,徐達率軍剿滅陳友諒殘部。至正二十五年,徐達被任命為總兵官,與常遇春一同率兵攻取淮東。】
【短短半年,淮東、朱棣、西北盡皆攻克。】
【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任命徐達為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統率二十萬大軍征討張士誠。】
【九月,張士成自縊,時為至政二十七年,公元 1367 年,朱元璋遣徐達為徵虜大將軍,統 25 萬雄師北伐。】
【洪武元年,公元 1368 年八月,徐達克大都。】
【元朝亡,徐達為大明開國勳臣,功莫大焉。】
【其一生智勇雙全,戰功赫赫,築邊之功亦顯,朱元璋贊其為萬里長城。】
【明建國後,文臣勢起,武臣漸遭冷落,然徐達始終為朱元璋所重,護明朝北方之安。】
【洪武九年,朱元璋四子朱棣娶徐達長女徐氏妙雲,徐達遂為皇親。】
【洪武十七年,徐達於北平留守時患背疽。】
【朱元璋聞之,於閏十月召徐達歸南京。】
【然至洪武十八年,徐達病篤,旋逝於南京,年五十四。】
【徐達卒後,朱元璋親臨其家弔唁,以示哀悼,下詔追封為中山王,諡武寧,葬於中山之陰,撰神道碑文,許徐達配享太廟。】
【上榜之由,乃華夏首位自南京攻至北京之將,助朱元璋平定四方,滅陳友諒,俘張士成,掃平大元。】
此時天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