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這些用來傳遞訊號的火堆一堆堆燃起,正在潁水河北岸和敵人鬥智鬥勇的樊靈煙終於鬆了一口氣,立即下令撤離,這一場大戰讓朱雀軍損失許多人手,得回去好好修整一番了。
而站在潁州府城頭上的葉鷹和諸葛英,看到這傳遞而來的火光之時,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下了。為了謀奪寧太關,二人絞盡了腦汁,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所幸終於成功了。
為了成功奪得寧太關,以葉鷹為首的烈鷹軍高層,做了一個很大的佈局,從開始種糧食起,就將可能發生的每一件事情考慮得事無鉅細。
特別是從北蠻人開始搶奪糧食起,作為領頭人的葉鷹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在付出兩個縣的麥子之後,終於將北蠻人引到便於設伏的潁水河南岸。
全殲渡河的北蠻人,阻擋沒有過河的北蠻騎兵,哄騙北蠻守將開門,強行奪下寧太關,這每一步的佈局雖然經過精心推演,但其中的變數實在太多。
這半年以來,葉鷹幾乎每一天都在籌劃這件事情,因為在寧太關對大寧而言,對烈鷹軍而言實在太過重要,他不希望因為自己的哪怕一絲絲紕漏,從而導致全盤皆輸。
擁有了寧太關,大寧的潁州府便從雞肋般的邊陲地帶變成了產糧基地,這十個縣的大片土地,完全可以保證烈鷹軍控制區域內的所有軍民所需糧食,讓他們徹底沒有後顧之憂。
相對於整個潁州府的歡欣鼓舞,北蠻王黑罕木骨則是氣急敗壞,他甚至一氣之下砍掉了幾十人的腦袋,可是再多的腦袋也換不回這道名揚天下的雄關。
北蠻人的土地大多是沙漠和戈壁,他們的糧食和各種物質實在稀缺,好多東西主要靠搶奪,現在沒有了寧太關,對於他們而言,就意味著好些人會餓死或者凍死,這讓一心成為一代雄主的黑罕木骨如何能夠平靜的下來。
對於葉鷹而言,成功奪回寧太關還不是計劃的全部,在潁州府各地,目前還有一萬多北蠻騎兵。而寧太關失守,他們也完全沒有了退路,但是讓這樣大一支隊伍在潁州府內橫衝直撞,那邊是一顆隨時會被引爆的炸彈。
但是要想消滅這些北蠻騎兵,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潁州七縣這片開闊地,正是這些北蠻騎兵發揮優勢的最佳地形。
針對這一局面,軍師蔣勁想出一個辦法,那便是飢餓戰術和疲憊戰術。
按照蔣勁的建議,葉鷹把十個縣的所有百姓都遷入縣城之中,並且在進縣城之前,將所有的糧食全部收取並帶走,讓這些北蠻人沒有充足的糧食,隨時面臨餓肚子的危險。
還有更狠的,那便是不讓這些北蠻騎兵休息,烈鷹軍根本不與他們正面作戰,只是遠遠的吊著他們,一旦他們開始休息,便敲鑼打鼓地進攻,而等北蠻人反應過來,他們這一逃之夭夭了。
這局面讓北蠻騎兵覺得十分憋屈,想打又沒法痛痛快快打一仗,想撤回去,憑他們是無論如何衝不過寧太關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直處於被動局面的北蠻騎兵,精神狀態越來越差,在獵鷹軍士兵不斷騷擾之下,他們的損失越來越嚴重。
只用了二十多天時間,這些又餓又困的北蠻士兵在折損了大量人手之後,終於支撐不住了,主動選擇了投降。反正就算是被殺死,也比受盡折磨的好。
而當寧太關被烈鷹軍奪回的訊息傳回大寧的時候,大寧上下立即沸騰起來,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凡夫走卒,大家都在奔走相告,慶祝大寧人取得了一場意義重大的勝利。此時此刻,“烈鷹軍”這三個字再一次響徹大寧大江南北,甚至超過了他們的前輩,成為大寧好心人心中的神話。
相比起大寧百姓的歡欣鼓舞,作為皇帝的劉構卻是十分糾結,烈鷹軍奪回了寧太關,大寧便可以不用擔心北蠻人隨時長驅直入,威脅到他的江山,這本來是一件好事情。
可是,這奪回寧太關的是大寧其它任何一支隊伍,都沒有太大問題,但這奪關的隊伍,卻偏偏是葉鷹率領的烈鷹軍。
葉鷹和他的烈鷹軍一直是劉構心中的痛,因為承認這一支隊伍,就相當於承認當年殺了葉飛等人,解散烈鷹軍是錯誤的行為,他可是堂堂的一國之君,怎麼可能承認自己有錯誤呢?
現在,葉鷹和烈鷹軍在大寧百姓的心目中如日中天,在好多人心中也許不知道他皇帝劉構的名字,但說起葉鷹和他手下的烈鷹軍,幾乎是無人不曉了。
“陛下,奴才有個主意,您看行不行?”公公李德生跟了劉構多年,是最知道他心意的人,見其又是一臉愁容,便忍不住說道。